12月4日,國際金融論壇(IFF)第18屆全球年會在廣州南沙開幕。此次會議以“全球挑戰下的可持續發展:競爭、變革、合作”為主題,分析解讀疫情、通脹和氣候變化等多重挑戰下的全球經濟格局及其變化趨勢,對世界和中國經濟形勢進行最新解讀、總結與展望。會上還發布了首期《IFF全球金融與發展報告》(下稱“IFF報告”)。
大灣區將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產業鏈集群
國際金融論壇(IFF)大會主席周小川通過視頻連線表示,當前彌合疫苗接種的鴻溝,推動疫苗作為全球公共品,盡快提升疫苗全球可得性和接種率,是最迫在眉睫的全球性挑戰。
面對這樣的挑戰,如何促進共識,加快行動成為嘉賓討論重點。嘉賓們認為,不管世界形勢如何復雜多變,攜手務實是彌合鴻溝的道路。
中國貿促會會長高燕認為,和平與發展的大潮流沒有改變,各國謀求開放合作的大趨勢沒有改變。為進一步發揮金融的支撐保障作用,她建議,更加注重滿足小微企業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提升金融服務的適應性、競爭力和普惠性,聚焦碳達峰、碳中和這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設立碳減排金融支持工具。
“全球攜手務實推進發展合作,是世界跨越和平、氣候、貧富差距、性別、數字以及代際六大鴻溝,應對可持續發展過程中不斷出現的新挑戰的正確道路。”周小川稱,堅持金融要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金融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加強ESG投資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
“疫情告訴我們,我們時代的重大問題是全球性的,必須在全球范圍內解決,這些道理雖然簡單,但卻行之有效。”IFF聯合主席、全球疫苗免疫聯盟主席、葡萄牙前總理巴羅佐希望,全球能在科學合作等方面保持開放態度。
在這樣的變局下,中國將有哪些機遇?
IFF學術委員會主席、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黃奇帆在報告會上表示,我國將形成更具韌性、更有質量效益和更加安全的工業體系。通過擴鏈、補鏈、強鏈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鏈集群。在條件相對較好的地區,如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長三角和成渝雙城經濟圈,將形成一批空間高度集聚、上下游緊密協同、供應鏈節約高效、規模達萬億級的、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鏈集群。
全球經濟持續復蘇的趨勢未變
本屆大會,國際金融論壇(IFF)發布了首期IFF報告。
國際金融論壇(IFF)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世界銀行前副行長祝憲表示,IFF報告旨在根據跨國數據,分析和預測全球經濟趨勢和前景,探討全球共同關注的長期挑戰和政策問題,以促進全球范圍內政策的討論。
IFF報告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增長5.9%,其中發達經濟體增長5.2%,發展中經濟體增長6.4%。IFF報告寫作組組長、IFF首席經濟學家莊巨忠認為,在世界各國繼續努力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全球經濟在2021年上半年出現了強勁反彈,這主要得益于疫苗接種范圍的擴大、疫情防控措施的加強,以及持續的財政刺激和貨幣寬松政策,全球經濟持續復蘇的趨勢未變。
IFF報告中呼吁國際社會共同努力,加快疫苗接種、消除疫苗鴻溝、確保貨幣政策平穩過渡、結束貿易關系緊張局勢、促進綠色復蘇,加強對低收入國家的支持。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