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包括瑞幸、星巴克等多個品牌的連鎖咖啡宣布漲價計劃,那么消費者對此是如如何看待的呢?漲價對于大家的“咖啡自由”有影響嗎?
在杭州市拱墅區(qū)的星巴克門店,價目表已經有更新,相比之前,平均每杯有一到兩元的漲價,比如大杯美式咖啡由28元上升為30元,店員表示這是公司的統(tǒng)一規(guī)定。
“我們在這周調了一次價格,美式飲品都漲了2元,其他飲品都上漲了1元”,星巴克官方客服則表示,本輪價格調整是從2月16號開始,針對部分飲品和食品,但所有的包裝咖啡豆、咖啡杯等周邊咖啡產品不在調價范圍之內。
另一個傳出漲價消息的咖啡品牌瑞幸,從去年12月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已經有數百家門店的外贈飲品和自提飲品在原有的價格基礎上,上調了3元左右。
在杭州拱墅區(qū)的一家瑞幸門店,店員表示,因為門店的級別不同,調價并不是統(tǒng)一的,另外根據優(yōu)惠券的折扣力度不同,補客單價本身就有比較大的差距。“現在有些店會分等級,比如旗艦店,機場、火車站等,可能價格會不一樣,像湖濱銀泰這樣的價格好像高一些,我們店好像沒有說要調價,一般都是這個價格,優(yōu)惠券比較劃算,價格會便宜一些。”
對于漲價的原因,相關的咖啡品牌并未聲明,不過在業(yè)內人士看來,原料的漲價是最主要的原因,由于最大的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巴西干旱天氣,供應鏈動蕩和貨運成本,導致阿拉比咖啡豆在過去一年價格上漲一倍多,達到十年來的新高。
一些消費者認為,現在房租、人力都不便宜,適當調價也可以理解,“咖啡漲價也是很正常,因為咖啡本身的價格也在漲,手工調制再加上人工的成本,它選址也非常好,都是人流非常大的地方,漲價可以適應”。
也有消費者認為,像星巴克這樣的跨國公司,在中國區(qū)域的定價水平本身就偏高,即使成本上漲,也可以內部消化,不應該轉嫁給消費者。
“作為企業(yè)來說,調價有多種調節(jié)方式,因為它本身的價格就不便宜,莫名的漲價我覺得還是很不靠譜的,客戶對它的喜好程度一定會下降”,還有消費者認為,今后會少去門店消費,并考慮把閑置的咖啡機用起來了。
“自己買豆子磨,加上牛奶,成本在七八塊錢一杯”,“大家對咖啡的消費是比較固定的,既然有比較的話,我為什么要選擇那個提價的”,“它有漲價權,你也可以選擇其他品牌”,消費者說。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