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網絡招聘求職平臺,相信不少人脫口而出的一句口號就是:一個神奇的網站——58同城。從2005年公司成立后,58同城迅速發展擴張,先后收購趕集網并登陸美股上市。但是在上市后,雖然營業收入快速增長,但58同城在消費者中的口碑卻漸漸下降,虛假招聘信息、電話騷擾、隱私泄露等投訴一直持續不斷。今年“3.15”前夕,《都市現場》接連收到了多位消費者對于58同城平臺的投訴,其中大多數問題都集中在招聘求職領域,為此,《都市現場》記者進行了一番調查。
上“58同城”應聘貨運司機
卻貸款10萬買了貨車
前不久,江西南昌市民黎先生在58同城招聘平臺上找工作,有一條貨運司機的招聘信息讓他十分心動。只要持有C1駕駛證,吃苦肯干,每月就有12000到20000元的收入。事不宜遲,黎先生很快就找到了位于南昌縣的這家江西鴻祥新能源有限公司面試。不過,實際情況卻和58同城平臺發布的招聘信息不太一樣。
南昌市民 黎先生:他并不是直接招司機工作,只是通過網上這個平臺,像釣魚一樣把我們這些司機叫過來,意思是跟他們平臺合作,有充足的貨源讓我們拉。他們其實就是賣車。
雖然知道這樣的招聘是個噱頭,但黎先生還是沒能抵擋住高收入帶來的誘惑,貸款10萬元購買了一輛新龍馬啟騰新能源純電動貨車。但是在拉了幾天貨之后,他就發現要想月入過萬幾乎沒可能,自己未來三年每個月還要還上3000多元的車貸,真是錢沒賺到還背了一身貸款。
南昌市民 黎先生:這欺騙消費者嘛,他就是賣車,讓我們這些司機上當受騙,套進去嘛。
280元工資日結?
入職后卻遭“打折”
在58同城招聘平臺上,被此類招聘信息誤導的求職者遠不止黎先生一人。前段時間,南昌市民小張在58同城平臺上找到了一份日薪280元的工作,但在進廠上班后,他卻說自己被人忽悠了。
南昌市民 小張:叫我到這邊工廠來以后 根本沒有280一天。所以我就是想曝光一下他們的套路,58同城對發布消息的公司,沒有進行監管審查,發布虛假信息,騙了大量的人過來上班。
記者按照小張的提示,在58同城平臺上找到了這個由江西億隆人力資源有限公司代招的普工崗位,上面顯示薪資280元可日結。但是在撥通電話咨詢后,日薪卻降了。
江西億隆人力資源有限公司工作人員 黃女士:那個(崗位)已經滿了,現在沒有了,現在就是230元每天。
“58同城”不知情
還是失管放縱?
在求職者們看來,他們都是沖著“58同城”的品牌和信譽來的,而招聘平臺上搜索到的信息與實際不符,58同城平臺究竟是不知情,還是失管放縱呢?
為了深入調查,記者在“58同城”平臺上投遞了一份簡歷。很快,記者接到了十多個邀約面試電話,但是招聘方無一例外,都不是記者主動投遞簡歷的公司。
為什么這些招聘方都能看到記者的簡歷?求職者的簡歷作為個人隱私,在58同城招聘平臺上究竟有沒有得到保護呢?2月16號,記者意外接到了“江西易網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打來的電話,據了解,這家公司負責的正是58同城在南昌的招聘業務。為了一探究竟,記者決定開展臥底調查。
記者臥底調查·58同城:
發布信息不用核實 一切“向錢看”
接到面試邀約電話的第二天,記者便應聘成功,成為了這家公司的一名銷售,主要工作就是給招聘企業打電話推銷58同城的套餐。而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銷售,首先要上課培訓。第一堂培訓課,老員工就向大家隆重介紹了公司的老板——吳總。
江西易網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培訓部經理 劉經理:他做銷售的時候,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打電話,一天能打到500個電話。我嘗試過一天打300個電話是什么狀態,打到我口吐白沫,根本就不想說話了,他一天能打500個電話,而且非常拼。讓每一個人能在公司賺到錢,這是公司的目標,我們公司的文化標準是,讓優秀的人在一起,讓在一起的人更向上、更向前、更向善。
看到這兒,大家可能都會對這家公司的企業文化豎起大拇指。但是很快,接下來的公司產品培訓課可能就會讓您的這種好感漸漸消失。據了解,南昌58同城招聘平臺面向會員企業的有多種價格套餐,最多的高達24000元/年;當然,套餐價格越高,套餐內的資源更豐富,企業的身份也更顯尊貴。
江西易網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客服部經理 楊經理:也有很多不交費的企業去發布招聘信息,但是它的帖子永遠是在會員帖之后。像你找工作會翻到10頁以后嗎,對啊不會啊。排名也是一樣,會員能夠被更多的求職者瀏覽和查看,有些會員又額外充錢去做了推廣,那么你的排名就會更靠前,這就是廣告位,花得越多,排名就越靠前。
記者:那他們發布這些東西,我們要去核實嗎?
江西易網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客服部經理 楊經理:不用啊,因為我們肯定是相信企業的啊,他給我們,我們幫它發就可以了。
記者發現,辦公室的大屏幕上循環播放著公司的銷售目標,其中“向錢進”三個字十分顯眼。如此看來,當前進的“前”變成了金錢的“錢”,這會員企業發布招聘信息的標準似乎也有了松動。
求職者簡歷VIP客戶花錢就能看
個人隱私被隨意泄露
在培訓中楊經理告訴記者,除了包年套餐外,公司針對有簡歷需求的客戶,制定了專門的套餐。之所以記者會收到未投遞簡歷企業的邀約,就和這個有關。
江西易網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客服部經理 楊經理:你們找工作填寫的所有注冊信息、聯系電話,包括簡歷,都會被58平臺拿給VIP客戶使用。VIP客戶花了錢,他可以看到58上所有找工作人員的名單。所以有些求職者會說,我明明把簡歷設置了只有主動投遞簡歷的企業能看,為什么還會接到莫名其妙的電話,因為他們可以在資源庫里搜索。
面試女生:我其實也經常上58,好多電話,覺得很吵。我在58上投一份簡歷,一天可以接到十多個電話。
江西易網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客服部經理 楊經理:算少的,一天你沒接到20個都算不正常的。
按照楊經理的說法,只要招聘企業肯花錢,58同城對求職者的隱私設置完全形同虛設,求職者被電話騷擾也因此見怪不怪。培訓結束后,記者上崗開始進行電話推銷,為了先熟悉話術,老員工讓記者先聽聽錄音,看看別人是怎么推銷產品的。但這一聽不要緊,不少招聘企業也紛紛吐槽,他們也受到了“電話轟炸”。
58同城員工:您好,我這邊是南昌58同城的,您這邊還有招聘需求嗎?
招聘企業1:能把我電話號碼從你們那邊消失嗎?我不想再接到你們電話了好吧,謝謝,我想把這個帖子撤掉,你們公司至少有十個人跟我打過電話了。
招聘企業2:哎喲喂,你們能不能不要一下換個人打個電話,我一早上就接了五個58同城的電話,你們能不能不要跟我打電話了,可以嗎?
招聘企業吐槽“電話轟炸”
銷售顧問:重復打 習慣了
聽到這些招聘企業懇求別再來騷擾的要求,記者于心不忍只能向一旁的同事虛心求教,對方給出的答案十分堅定。
記者:別人跟進過的我們還打嗎?
江西易網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銷售顧問 小胡:打啊,你看這些人家都跟進過,萬一你去打電話的時候,剛好撞到槍口上人家要了呢?電話都是重復打的。
記者:我是怕打多了人家會有點煩。
江西易網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銷售顧問 小胡:習慣了,因為沒有那么多電話給你打,肯定都是一樣的號碼,重復去聯系。
企業沒有營業執照
銷售建議以舊替新
看來,不管是求職者還是發布招聘信息的企業,似乎都很難逃脫被58同城平臺“電話轟炸”騷擾的命運。而在聽老員工電話錄音的學習過程中,記者又有了一些新的發現。
據了解,58同城招聘平臺對所有發布招聘信息的招聘企業都有一個要求,就是必須使用自己公司的營業執照進行認證。但是記者在公司卻發現,為了能夠吸納新會員,這唯一的發布條件也可以有商量。
江西易網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銷售顧問:咱們招人的話,會考慮辦一個58的會員,來加快咱們的招聘進度嗎?
招聘企業工作人員:但是我現在營業執照還沒辦下來,因為我知道招人肯定是要工商證的啊。
江西易網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銷售顧問:您是要招多少人?
招聘企業工作人員:10人,20人。
江西易網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銷售顧問:您可以用其他營業執照,就是之前舊的先上傳一下嘛,都是可以的嘛。
新店開業營業執照還沒辦到,這位銷售顧問建議可以“作弊”,直接以舊替新,發布招聘信息。除此之外,為了讓有意向的招聘企業購買套餐,有的老員工也有自己的一套獨門絕技。
江西易網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銷售經理 朱經理:招8個,這么多人啊,你曉得招8個銷售得面試多少人嗎?您之前了解過58同城嗎?其實,不管你在哪個平臺上招人面試,它的轉化率都是一樣的,只是我們通過58同城大數據分析,我們的平均值差不多是面試5個人,入職1個人。
招聘企業要數據
編造一個忽悠人
為了滿足客戶的招聘效率,朱經理直接搬出了公司大數據說服對方。那么,這個數據真實準確嗎?
江西易網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銷售經理 朱經理:5個職位能夠面試成功1個,這是我忽悠人,哪有這樣的數據。其實就是嚇他,挖他痛點,你越挖他越難受,挖到他有不辦58會員,公司都要倒了的感覺。
記者發現,在58同城招聘平臺上,有一些企業發布的招聘崗位十分普通,但薪資收入卻標得非常高,他們又有怎樣的招聘需求呢?
招聘企業工作人員:我們在招KTV的懂不?
江西易網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銷售顧問:那您有考慮合作的想法嗎,就是幫您盡快招人。
招聘企業工作人員:就是KTV的小美女能不能招到?
江西易網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銷售顧問:小妹是嗎?我們這邊只能幫您招服務員。
招聘企業工作人員:美女你是新人吧,你這樣吧加我微信,微信和你聊一下。
江西易網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銷售顧問:可以可以。
對于這樣的特殊需求,這名新來的銷售顧問似乎有些手忙腳亂。午休閑聊時間,一位銷售顧問告訴記者,在58同城平臺上,類似的招聘需求并不罕見。
江西易網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銷售顧問:好比你招服務員,月薪8000塊錢,合理嗎?太高了,說明它就是有一些灰色產業在里面。
記者:我看有做服務員上萬的
江西易網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銷售顧問:那個一般都是招那種小姐的。
記者:這種招聘信息為什么也能發出來?
江西易網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銷售顧問:因為監測機制還沒檢測到嘛。
明知企業涉嫌違規
只要出錢來者不拒
記者調查發現,在58同城招聘平臺購買會員套餐的客戶,都有著自己的打算,有的是為了招聘人才,有的則暗藏貓膩。作為平臺方,如果對招聘企業的發布條件以及招聘信息,出現審查缺失或監管盲區,最后的苦果大多是求職者吞下。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讓這樣一些存在虛假宣傳,違規操作的招聘信息在58同城平臺上屢禁不止呢?
記者注意到,在58同城招聘平臺的官網頁面上,幾乎每個崗位信息下方都會寫有一段公告聲明:58嚴禁企業做出損害求職者合法權益的行為,包括但不限于傳銷、扣押證件/財物、付費培訓、貸款、集資入股等行為!嚴防 “誘導求職者貸款買車,聲稱買車后會每月派單” 等形式的詐騙行為!
但是在臥底過程中記者發現,對于公告聲明中一些涉嫌存在明顯違規行為的招聘企業,銷售顧問依舊是一視同仁,付費就能成為58會員。 一天上午,一名銷售經理撥通了一家大數據公司的電話,并且開門見山,直接道出了對方的需求。
江西易網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銷售經理 朱經理:您這邊沒有簡歷需求嗎 ?
招聘企業負責人:暫時沒有。
江西易網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銷售經理 朱經理:您這邊做大數據的不需要簡歷啊?
招聘企業負責人:你們58同城的簡歷質量不太好啊。
江西易網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銷售經理 朱經理:質量不太好,你要挑啊,我這么大一個平臺全部對你開放,你慢慢挑咯。
招聘企業負責人:你們怎么收費呢?
江西易網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銷售經理 朱經理:您要簡歷的話,我們這邊有好多個套餐,我們是以套餐的形式收費的,平均一份簡歷大概4到5塊錢,因為我了解過你們這個行業 ,像您隨便招一個人只要去學習了上崗了,一個人就能賺一兩萬塊錢,你們還差這一點簡歷錢嗎?
招聘企業負責人:說是這么說,但是耐不住一天收幾百份簡歷,一天花費三四千塊錢,這哪里扛得住?。?/p>
江西易網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銷售經理 朱經理:電話是您微信嗎,我加您。
招聘企業負責人:好好好。
那么,究竟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會對簡歷有如此之大的需求量呢?
江西易網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銷售經理 朱經理:我一看他公司名字就知道他是做什么的,是怎么賺錢的。
記者:他是做什么的?
江西易網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銷售經理 朱經理:他是做大數據的,也就是勞務中介的意思。他把你送到深圳去學習數據分析師這個崗位,學完兩個月,他是要收費的。他收費可以一次性收費19800元,也可以分期付款。他這個屬于賺快錢,每天就是打電話叫人家過來面試,然后忽悠人家去深圳聽課學習交錢,然后他包就業,就這個意思。
對于付費培訓的崗位,58同城上是明令禁止的,但是這位銷售經理表示,像這樣的客戶他已經接觸過不少,只要對方愿意出錢開通簡歷套餐,就沒有問題。這天下午,記者通過電話邀約到了一家招聘貨車司機的企業進行拜訪,由于是新人,朱經理作為師父帶領記者去談合作,一到對方公司,他便直入主題,詢問對方的真實意圖。
江西易網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銷售經理 朱經理:你這邊是主要招司機拉貨,還是賣車?
招聘貨車司機公司 負責人:不是賣車,我們買車。
江西易網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銷售經理 朱經理:你們買車去拉貨是吧。
招聘貨車司機公司 負責人:嗯。
招聘司機是假
誘導賣車是真
在交換名片后,朱經理帶記者離開了這家公司。一出門,他就告訴記者,這種真實招聘貨車司機的公司,并不算是意向客戶。
江西易網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銷售經理 朱經理:這種不算意向客戶。什么樣的公司需求大呢?以招司機的形式賣車給他,這種客戶的需求量比較大。比如賣貨車的通過平臺假裝招司機,把求職者叫過來然后推銷車給他們。這種公司就是個中間販子,以很低的價錢拿到一批車,然后在58同城上尋找客源。你要記住一句話,所有靠58賺錢的客戶,需求量都大。
同樣是58公告聲明的,嚴防“誘導求職者貸款買車,聲稱買車后會每月派單” 等形式的詐騙行為,在銷售顧問的眼里卻是一塊香餑餑。而在江西易網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對于此類情況熟視無睹的并不是個例。
但是,對于前來應聘司機的求職者,一旦買車就很可能遇到開頭市民黎先生相似的遭遇,對求職者的權益沒有絲毫保障。那么,一旦發布這樣的虛假招聘信息,58平臺又是否會為此負責呢?對此,公司管理層是這么回答的。
江西易網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銷售總監 梁先生:這個世界上永遠有人觸犯法律的底線去做事,他們有層出不窮的方法,踩著法律的紅線去撈錢。但即使招聘公司是你簽的客戶,出了事這也跟你沒有任何的關系。好比你開了一個藥店,有人去你藥店里買了一斤砒霜,自己回家吃了死了,你說這能怪人家藥店嗎?對吧,你說這和我平臺有什么關系呢?頂多是在聲譽上譴責一下。
“套路”太深
當心“引火上身”
在我國《網絡安全法》及《網絡招聘服務管理規定》中,均明確規定了網絡招聘平臺等網絡營運者有義務確保用戶信息安全,并承擔一定的數據安全保障和嚴格審查義務。不過,從記者臥底調查發現的問題來看,58同城對于招聘企業發布虛假招聘信息,不僅沒有盡到嚴格審查的義務,反而明知故犯,縱容部分企業發布存在求職“陷阱”的崗位。
按理說,線上平臺應該是拉近求職者與用人企業的距離,減少信息不對稱,而在各種收費“套餐”的掩蓋下,卻是種種“套路”,讓求職者防不勝防。從這個角度來看,一方面,如火如荼的線上招聘行業,恐怕得重新思考自己的產品邏輯和盈利模式。另一方面,有關部門也應該盡快完善相關監管機制,合理界定行業的準入門檻,進行有效監管。否則,一旦求職者失去對平臺的信任,求職平臺恐怕會因為“套路”太深,而“引火上身”,讓自己失去存在的價值。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