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股票市場確實讓很多投資者有點發懵,也真實的又給我們上了一堂風險教育課。站在當下,如何審視手上持有的基金,下階段股債資產配置比例如何安排更加合理?
我們先用數據說話,來看看跌幅。與歷史上A股出現的大跌調整幅度做對比,可以較直觀的給接下來的市場研判提供一些參照。以下數據是滬深300指數近10年中幾次較為顯著的下跌。
數據來源:Wind,2012.3.15-2022.3.15
自2021年春節前的高點5807.72點開始,滬深300指數已經歷了超過一年的持續震蕩下跌,從歷史上的調整時間和空間幅度來看,目前滬深300指數的最大跌幅已超過最近十年中幾次大跌的均值水平。調整空間上,本輪調整僅次于2016年初,與2018年非常接近,而在調整時間上,已接近于近十年中最長的調整周期。因此,從歷史數據比較來看,當前A股確實經歷了比較充分的風險釋放。
當然,歷史表現不完全代表未來趨勢,我們還需要從另外一些視角尋找脈絡,接下來看估值。市盈率通常是投資者用來看待市場估值的方法之一,市盈率越低理論上意味著下跌的空間也相對越小。我們可以用滬深300和創業板指數來觀測當前藍籌股和成長股的估值情況。
數據來源:Wind,2012.3.15-2022.3.15,百分位排名按市盈率從高到低排序
不難發現,滬深300和創業板指數的最近3年估值分位水平都已接近底部區間,特別是滬深300基本上已經把過去5年高增長環境下所累積的估值泡沫進行了充分的消化。而表現相對強勢的創業板指數估值水平已明顯低于過去10年的市場中位數水平。總之,當前的市盈率告訴我們市場確實已經處于相對較低的位置,性價比優勢比較突出。
經歷深幅調整后,下階段股債資產配置如何做?
1、牛市不常有,建立震蕩分化的常態預期
不少過去兩年“上車”的投資者還停留在2019-2020年那種基金牛市的慣性思維里,但從2021年以來,主動權益類基金的業績分化的確非常大,頭部和尾部的收益率相差甚至達到了150%。而業績高度分化的背后,其實是近年來細分行業的漲跌分化。對于那些有能力選對行業的管理人來說,2021年是股市的“冰與火之歌”。
數據來源:Wind,2021.1.1-2021.12.31
A股市場的生態環境正在發生巨大變化,科創板與創業板注冊制落地使得市場供給加速擴容。
數據來源:Wind,2021.1.1-2021.12.31
到2022年年底,A股上市公司有望達到5000家,供給加大而增量資金相對有限的情況下,出現指數級別牛市的概率明顯降低。因此,我們更應該堅定持有好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因為基金經理們正是利用他們的專業優勢,為投資者尋找震蕩市里的機會。
2、不跟風追熱點,重視全行業主動權益投資選手
自2019年以來,行業主題基金大放異彩,如果行業輪動做得好,收益率確實會很香。而在經歷2021年部分基金經理的失意表現后,不少基金投資者會過度自信的去嘗試一些熱門行業主題基金,恰恰這里面部分行業正處于估值高企的階段。
行業主題基金可能會有黑馬,但當前預測的難度系數不小,尤其是對于那些缺少行業專業分析知識的投資者。純粹基于對一個領域的簡單認知,做不好真容易虧錢。
行業投資也不是簡單的估值問題。僅僅看市盈率、市凈率的投資者容易落入價值陷阱,而只追求高景氣不審視估值的投資者,由于缺乏行業中觀層面的深度理解,在遇到行業景氣度拐點變化時,容易淪為后知后覺者。總之,做過行業研究的亮哥告訴大家,把一個行業弄明白,并在交易上賺到業績和估值成長的錢,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從長的時間維度看,優秀的全行業主動權益投資選手值得重視。
所以,對大部分基金投資者而言,選對幾位靠譜的基金經理確實更為務實。怎么選呢?首先需要了解幾個基本指標,即基金經理的歷史業績、投資風格、換手率等,對基金經理有個初步的畫像。觀看一些基金經理出席的直播視頻,挖掘其身上的特有優勢,了解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并驗證是否知行合一。最終需要建立對于一位基金經理的幾個認知:基金經理擅長配置哪些行業、用什么方法優選個股、未來的配置思路等。當投資者能按照這種方式選出多位基金管理人,然后再根據不同的風格進行搭配,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組合表現效果。
3、合理運用固收+,有效平抑整體投資波動
“固收+”基金是典型的中低風險投資品種,也是市場上比較受歡迎的一種基金,由于自帶資產配置屬性,行情不好時能立足于穩健防御,遇到市場好轉也能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
數據來源:wind,統計時間為2009.3.31-2022.3.21
今年以來整體市場環境預冷,股市債市長時間回調,因此“固收+”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普遍面臨短期的下行壓力。不少去年底買入“固收+”基金的人難免產生動搖,通過總結,發現絕大部分人的問題在于,一是用過短的時間來審視其業績表現,二是在幾乎不參照市場環境的前提下非理性的看待短期下跌。以偏債混合基金指數代表“固收+”為例,雖然其長期的投資預期收益低于主動權益基金,但在過去典型的弱勢市場環境下依然能實現低回撤和正回報。無論從復利增長、心態管控還是應對市場不確定性等角度來看,“固收+”都是基金投資者資產配置中值得關注的一部分。
數據來源:Wind,2012.1.1-2021.21.31,指數的表現不代表基金的業績表現,也不代表未來的表現
“固收+”過去長期投資回報整體優秀,投資者更應該通過多元化的資產配置來實現跨周期投資,往年有效的投資策略,今年不一定會完全復制,因為市場也無時不在變化。比如去年采取可轉債策略的“固收+”整體體驗很好,但今年很明顯可轉債的投資環境已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要用動態的眼光來看待“固收+”策略的有效性。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