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再現改革開放歷史的長篇小說《渦流》,今年初作家出版社出版上市后,在浩瀚的書海里,濺起閃亮耀眼的浪花。僅僅月余時間,這部作品便熱爆網絡,引起社會關注和反響。 近日,筆者對著書者李國發進行專訪,探索其中的奧秘。
長篇小說《渦流》,主要表現八十年代初期到九十年代中期改革開放歷史。這個時期,李國發在縣市領導機關負責通訊報道工作,是那段歷史的參與者、記錄者、見證者。他深刻認識到,這個時期,整個國家正在經歷著滄海桑田的變化,從鄉村到城市,社會各領域正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值得大書特書!但也產生不少新矛盾、新問題。諸如:農民負擔的沉重,大吃大喝之風的盛行,計劃生育的極端行為,少數單位領導班子的嚴重內斗,社會上流傳的針砭時弊順口溜,等等。
一九九五年開始,李國發離開官場,從事記者職業,見識了人生百態,世間萬象,對時代變遷有了更全面、更豐富的體驗和感悟。退休之后,李國發多次產生沖動:要創作長篇小說《渦流》,為時代立傳。動筆之前,他曾陷入矛盾之中:如果只寫主流,回避社會矛盾,記錄的歷史將是“殘缺”的,不完整的。經過反復思考,李國發下定決心,要努力實現作家存在的意義。 站在歷史的制高點上,經過冷靜理性的思考,李國發把存在的問題,放在改革進程中去解決,當作歷史現象的必然存在去看待,視為時代生活大潮中渦流、逆流、卷起的泥沙。 長篇小說《渦流》,從一九八二年初春起筆,讓讀者看到的是農村“大包干”已初見成效,處處生機勃勃,廣袤大平原上如詩如畫的絢麗圖景。 作品拉開帷幕,帥先出場的是主人公李三毛,以及他的兩個發小:石頭和狗兒。 開篇介紹的這三個人物非同尋常。他們構成作品的主線和輔線,串聯起故事發展脈絡,擴大了文學表現空間—— 主人公李三毛是知識型優秀人才,有幸趕上了“重視知識、重視人才”的趨勢。在縣市委機關,他憑借勤奮、智慧、才華,踏平坎坷,摸爬滾打,一步步走上縣委書記崗位,創造了輝煌業績。即將邁向無限坦途之際,他遭到敵手栽贓陷害。由于個別領導不擔當、亂作為,他從人生頂峰跌入谷底。最后,離開仕途,走上新的生活道路。主人公不同時期起伏跌宕命運境遇的弧線,折射出無盡的話題性思考。值得提及的,翠姐和荷香的情感糾葛,李三毛和翠姐凄美哀婉、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也是作品的一大亮點。兩個女人都成為李三毛面對一切困難的支柱。 石頭是又一類人物典型。他心眼靈、點子多,善于發現掙錢的門路,在農村販賣過牲口、搞過運輸,之后進城成長為農民企業家。他這個成功者,也有“致命傷”。為了掙大錢,他難以守住底線,投機鉆營,甚至靠行賄攬工程,造假賬偷稅漏稅,騙取銀行貸款。可以說,暴露了當時社會條件下,部分個體經營者的人性弱點和丑陋。 狗兒是“血統論”的受害者。他雖然百能百巧,卻連老婆都討不來。取消成分論后,狗兒才討到帶著兩個孩子的窩囊女人勉強成了“家”,但卻淪為社會最底層的貧困人口。在無數雙手伸向農民口袋的亂象中,他本就拮據困窘的日子,無力承受,被迫賣血賣馬交提留統籌費。忍無可忍,他帶領村民集體上訪告狀。命運的抗爭,使他和鄉親們獲得了進城務工經商的權利——成為個體經營者。
李三毛、石頭和狗兒,各自活動的場域,成為當時政治、經濟和普通百姓生活的寫照,呈現了多姿多彩的時代風貌,表現了不同價值觀念的沖突與對抗,反映了各種人際關系的紛繁復雜,描寫了蕓蕓眾生的生存狀態,展示了社會生活的波瀾壯闊和驚濤駭浪。
茅盾文學獎得主、著名作家李佩甫先生認為,這部書是一個時代生活的“標本”。
(作者:董建民)
關鍵詞: 長篇小說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