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家住杭州西溪公館,說12樓的東邊套。她家門口走道外側是一塊類似通風井的區域。
“應該是一個通風井是通風的。整個一幢樓上下全部是打通的。我們是去年3月底交房的,交房之后,他們可能是設計好了,就是想把空調外機放在這里,就直接把這里砌上了。”王女士說。
記者在現場看到,王女士說的這塊區域從一樓到頂樓都是打通的,唯獨在十二樓,變成了一個平臺,上面擺放著各種雜物。王女士說,這個平臺是她的隔壁鄰居自行澆筑的。
“他覺得自己放空調外機的地方小,是正常可以使用的。之前跟我們說過,我們說不可以。但是他就直接把這里砌上了。然后我們不讓他來使用,他就找到我們來吵架。”王女士說。
王女士認為,這個地方屬于公共區域,不能私自澆筑。于是向物業舉報,后來經過協調,雙方在去年年底初步達成約定,保留平臺,但雙方都不使用。
王女士本以為此事就這么了結了。沒想到前兩天,隔壁鄰居又要把空調外機放到這個平臺上。
“說想找我協商,那真的協商一年了,我態度一直很堅定,沒有協商的余地。他還是不死心,不甘心,最后是強制把東西放在這里,應該是準備施工了。”王女士說,目前這個平臺上對方的雜物,就是隔壁鄰居的。
采訪當天,王女士的鄰居不在家,記者找到了西溪公館的物業。
杭州西溪公館物業服務中心黃經理回應稱,“是他封的,去年七八月份封的。他就想裝個空調,我們也跟他溝通好久了。他自己有空調機位在那里,我們也給他量了尺寸。他的位置能擺得下,但是他一定要放到外面去。”
記者試圖通過物業聯系王女士的鄰居核實情況,但電話一直無法接通。那么,被澆筑的這塊區域到底屬于什么性質,是否允許業主自行澆筑呢?
“這里也不算消防通風井,設計的是設備平臺。我不知道當初開發商為什么沒有把這地方澆筑掉。反正就是留了個孔,從頂上一直到下面都是。(記者:現在這個地方交付之后是否允許澆筑)開發商也沒說這個事。”物業黃經理說。
物業出示涉事樓層的規劃設計圖紙,在圖紙上,走廊的外側確實有一塊設備平臺,但雙方爭議的這塊區域,并沒有任何標記。那么這個位置到底是什么性質的呢?
記者試圖聯系開發商了解此事,可截止到發稿前,并未收到回復。隨后,記者又趕到了西溪公館所在的洪園社區。
(資料圖)
社區表示,他們已經向開發商核實過,涉事區域不屬于設備平臺。
“這個澆筑行為具體要問城管或拆遷辦,一般來說這種事不允許的。”社區工作人員沈先生表示。
隨后轄區內的街道拆違辦也給出了態度。
“交付什么樣,一般后面是不允許動的,我們還是去現場看一下。”街道拆違辦表示,會盡快組織工作人員聯合城管執法人員上門調查,如果認定為違建,要求自行拆除,如不拆除,將立案查處。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