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光衛星”)近日在上交所網站披露招股說明書,擬沖刺科創板,保薦人(主承銷商)為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薦代表人為金翔、陳邦羽。
(資料圖)
長光衛星專注于商業航天領域,是我國第一家集衛星研發制造、運營管理和遙感信息服務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商業遙感衛星公司。
如果一切順利,長光衛星有望成為A股“商業航天第一股”。
長光衛星本次擬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22,940.98萬股,不低于發行后總股本的10%,本次擬募集資金268,274.00萬元,扣除發行費用后,將投資于“吉林一號”衛星星座建設項目(二期)、“吉林一號”生態開放商城建設項目、“吉林一號·共生地球”建設項目和償還銀行貸款。
長光衛星股權相對分散,不存在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招股說明書顯示,長光衛星董事長、總經理為宣明。本次公開發行前,宣明持有長光衛星5,453.00股,持股比例2.7672%。宣明,男,1956年3月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碩士研究生學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1-6月,長光衛星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8,456.01萬元、10,444.35萬元、31,171.84萬元和3,551.57萬元,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39,078.25萬元、-39,070.75萬元、-21,987.12萬元和-20,643.93萬元。
經計算,長光衛星過去三年半累計虧損120,780.05萬元。
2019年末、2020年末、2021年末和2022年6月末,長光衛星累計未彌補虧損余額分別為-133,294.87萬元、-172,365.62萬元、-194,352.74萬元和-29,692.07萬元。公司合并未分配利潤為負的情形尚未消除。
報告期內,長光衛星綜合毛利率分別為-83.85%、-69.68%、-9.75%和-278.32%。
衛星遙感信息服務虧損為何如此嚴重?
據界面新聞報道,長光衛星持有了衛星資產,走的是重資產的商業模式,公司現有72顆在軌衛星,帶來每年大額折舊,這也是公司現階段的主要成本。這種剛性的成本結構考驗的是長光衛星把衛星資產變現的能力。
三年半累計虧損12億元
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1-6月,長光衛星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8,456.01萬元、10,444.35萬元、31,171.84萬元和3,551.57萬元,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39,078.25萬元、-39,070.75萬元、-21,987.12萬元和-20,643.93萬元,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40,107.78萬元、-41,905.46萬元、-25,061.07萬元和-21,620.31萬元。
經記者計算,長光衛星過去三年半累計虧損120,780.05萬元。
報告期內,長光衛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9,788.37萬元、-12,402.45萬元、-4,794.20萬元和7,106.95萬元,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為7,507.25萬元、25,930.62萬元、15,075.67萬元和19,562.40萬元。
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的風險
2019年末、2020年末、2021年末和2022年6月末,長光衛星累計未彌補虧損余額分別為-133,294.87萬元、-172,365.62萬元、-194,352.74萬元和-29,692.07萬元。
長光衛星表示,公司在整體變更時,累計未彌補虧損已經通過凈資產折股的方式減少。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合并口徑未分配利潤為-29,692.06萬元,公司合并未分配利潤為負的情形尚未消除。
長光衛星分析稱,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主要原因系公司致力于建設“吉林一號”衛星星座,每年需要承擔較大的衛星折舊成本及較高的研發投入,同時公司從建設“吉林一號”衛星星座至形成系統的服務能力需要一定過程,同時相比較國外商業航天領域,我國商業航天起步較晚,商業遙感衛星產業的發展需要經歷一個培育過程,導致前期公司銷售規模較小,銷售收入不能覆蓋同期發生的衛星折舊成本、研發費用、人員成本等支出。
長光衛星在招股說明書中提醒稱,雖然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持續增長,但未來一段時間,公司仍將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及持續虧損的情形,因而存在未來一定時期無法盈利且無法進行利潤分配的風險,資金狀況、研發投入、業務拓展、人才引進、團隊穩定等方面可能受到限制或不利影響的風險,上市后可能觸及終止上市條件的風險。
每日經濟新聞:兩大新業務模型能否跑通?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從客戶來看,目前長光衛星較多客戶來自央企及其下屬單位、政府機構及事業單位、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軍方單位等,更多應用于國土安全、地理測繪、土地規劃、農林生產、生態環保、智慧城市等領域,無論是衛星研發制造還是遙感信息服務均多采用項目制運行,較為依賴大項目的同時,項目回款周期也較長。
以2021年營收占比超45%的衛星遙感數據產品為例,當年該類別產品大于等于300萬元的項目實現營業收入1.21億元,占當期該類別產品營收的85%以上。長光衛星提及,上述行業客戶的項目驗收和結算呈現一定的季節性特點,通常在上半年制定工作計劃,且依照項目規模及難度,通常下半年為驗收和結算期。
衛星研發制造業務的執行周期則可能更長,從而容易引發各年度營業收入規模的波動。例如公司受委托研制的天象試驗衛星項目于2018年簽訂業務合同,2019年12月完成驗收,2019年確認收入5850.39萬元,這部分營收占長光衛星2019年營收的近70%。
為了尋找新的盈利增長點,長光衛星也在探索新商業模式,包括觸達市場更大的消費級應用端,提出“以遙感服務大眾”的發展愿景與規劃。而想打開消費級的應用市場顯然不是一件易事,一方面需要做好消費者教育,打響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則要研發出真正滿足消費者需要的產品,產品還需使用頻率高、使用成本低、使用方式便利。
在消費者教育方面,長光衛星致力于對航天科技文化進行科普,建設完成的長光衛星航天科普教育基地和龍澤公園航天科普教育基地,免費開放參觀。
在打響品牌知名度方面,長光衛星近些年來多次營銷出圈,曾拍攝蘇伊士運河“堵船”進程、拍下梅西世界杯奪冠巡游等。同時,長光衛星還推出了冠名服務,與城市、企業、媒體等合作,曾發射“安溪鐵觀音二號”、“文昌超算三號”、“韶關一號”、“央視頻號”等衛星。
在消費級產品方面,長光衛星計劃建設“吉林一號·共生地球”項目,這也是長光衛星此次IPO的其中的一個募投項目,總投資超2億元。長光衛星方面表示,項目有利于降低國內普通大眾對衛星遙感的認知和應用門檻,充分挖掘衛星遙感數據在國民經濟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此外,“吉林一號”生態開放商城建設項目是長光衛星另一募投項目,也是其尋找新的盈利增長點的業務之一。長光衛星表示,項目能夠擴展公司數據和應用服務的業務鏈,有效滿足市場客戶需求。不過記者注意到,從生態開放商城網站和共生地球APP的產品界面來看,目前還處于探索和內測階段。
界面新聞:燒錢的衛星商業航天泡沫幾時休?
據界面新聞報道,從業務結構看,長光衛星主營業務分為衛星遙感信息服務收入和衛星制造及相關服務收入,兩項業務收入占報告期內收入比例存在一定波動。2021年,衛星遙感信息服務的收入占比為58.36%,高于衛星制造及相關服務。
在毛利率方面,衛星遙感信息服務顯然是拖了后腿,即使是毛利率最高的2021年也僅為-24.38%;衛星制造及相關服務毛利率也有較大幅度波動,2020年毛利率還有57.68%,2021年就降至10.55%。
衛星遙感信息服務虧損為何如此嚴重?
長光衛星持有了衛星資產,走的是重資產的商業模式,公司現有72顆在軌衛星,帶來每年大額折舊,這也是公司現階段的主要成本。一顆衛星的折舊年限為3到8年,在折舊年限到期前,折舊攤銷每年都會發生。
這種剛性的成本結構考驗的是長光衛星把衛星資產變現的能力。
在招股書中,長光衛星把衛星遙感信息服務進一步拆分為衛星遙感數據產品和空間信息綜合應用服務,對應的是兩種衛星資產變現的方法。
衛星遙感數據產品是指公司依托自有的衛星星座,獲取對地觀測數據,進行遙感數據地面預處理后生產的遙感影像產品,簡單來說是“賣照片”;空間信息綜合應用服務是指在衛星遙感數據基礎上,公司針對客戶特定需求,融合行業多源數據,進行動態變化監測、信息分析,為客戶提供專項報告以及信息應用系統等服務,簡單來說是“賣軟件和服務”。
相比于“賣軟件和服務”,長光衛星更擅長“賣照片”。公司衛星遙感數據產品始終占據收入的主導地位,規模大大高于空間信息綜合應用服務的收入。
從行業一般規律看,越往下游走,市場規模是越大的。對于商業航天公司來說,賣軟件和服務的市場空間最大,賣照片是次之。而長光衛星缺乏軟件和服務的基因,這是最大痛點。
藍鯨財經:毛利率持續為負,10億元募資還銀行貸款
據藍鯨財經報道,由于衛星遙感信息服務的衛星折舊及運營直接成本較高,長光衛星只有衛星制造及相關服務的毛利率是正的,且起伏很大,最終在報告期內,公司綜合毛利率分別為-83.85%、-69.68%、-9.75%和-278.32%。
對比同行業公司來看,中科星圖、航天宏圖的業務為以遙感影像處理軟件平臺為核心,業務類型更側重于軟件開發,報告期內,該兩家公司并不直接擁有或者運營衛星資產,而據長光衛星披露的數據顯示,為公司貢獻主要營收的遙感信息服務超過9成的成本來自衛星折舊成本。
沒能實現盈利的長光衛星現金流也持續為凈流出狀態,報告期各期分別約為-1.98億元、-1.24億元、-4794.2萬元和7106.95萬元。
此次IPO長光衛星也計劃募集資金26.83億元,而公司截至2022年6月末時的凈資產僅17.58億元。其中,公司擬將12.69億元投入“吉林一號”衛星星座建設(二期)的項目中,另外10億元用于償還銀行貸款,占總募資金額比重約達到37.27%。
截至2022年6月末時,長光衛星賬面有貨幣資金3.05億元,同時存在短期借款2.53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1.62億元以及長期借款3.28億元,短期內公司約7.8億元的流動資金并不足以覆蓋超過10億元的流動負債,在償債能力方面遠不及同行可比公司的平均水平。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