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浙江華業塑料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華業”)將于2023年2月13日首發上會,保薦機構(主承銷商)為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薦代表人為傅清怡、顏海。
浙江華業深耕于塑料機械配套件行業,主要從事塑料成型設備核心零部件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塑料成型設備的螺桿、機筒、哥林柱及相關配件。
浙江華業本次擬在深交所創業板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2,000.00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浙江華業擬募集資金67,200.38萬元,分別用于生產基地建設項目(一期)、智能化技改項目、技術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項目。
(相關資料圖)
夏瑜鍵持有浙江華業37.51%的股權,為浙江華業的控股股東。夏瑜鍵、沈春燕、夏增富分別持有浙江華業37.51%、18.75%、18.52%的股權,同時,夏瑜鍵持有浙江華業股東舟山市華業咨詢服務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華業咨詢”)27.13%的財產份額并擔任執行事務合伙人,華業咨詢持有浙江華業3.23%股權。夏增富、沈春燕為夫妻關系,夏瑜鍵為夏增富、沈春燕之子。夏增富、夏瑜鍵、沈春燕直接及間接支配浙江華業78.02%的表決權比例,為浙江華業實際控制人。
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1-6月,浙江華業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52,924.74萬元、57,785.30萬元、80,772.84萬元和40,488.21萬元,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448.31萬元、5,510.46萬元、9,533.27萬元和4,803.76萬元。
報告期內,浙江華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7,773.08萬元、7,190.59萬元、9,056.61萬元和1,646.30萬元,凈現比分別為19.34、1.30、0.94、0.34;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為37,364.96萬元、46,776.26萬元、59,829.20萬元和24,003.21萬元,收現比分別為0.71、0.81、0.74和0.59。
2022年度,浙江華業預計實現營業收入為73,531.64萬元至81,271.81萬元,較上年同比下降8.96%至增長0.62%;預計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506.48萬元至8,296.64萬元,較上年同比下降12.97%至21.26%;預計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007.79萬元至7,745.45萬元,較上年同比下降15.02%至23.11%。
據經濟參考報,浙江華業具備一定的規模優勢和綜合實力,但公司研發費用占比逐年下滑,研發人員比例較低,公司報告期內未獲發明專利,公司“三創四新”屬性不足,其創業板定位遭監管反復問詢。浙江華業所在地舟山金塘鎮的一位螺桿行業資深人士表示,螺桿企業是加工型企業,雖然有一定的技術含量,但偏向于在模型、工藝等方面的創新,技術門檻并不高,金塘鎮相關企業多達600余家,競爭日趨激烈。
業績連升兩年后2022凈利預計下降
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1-6月,浙江華業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52,924.74萬元、57,785.30萬元、80,772.84萬元和40,488.21萬元,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448.31萬元、5,510.46萬元、9,533.27萬元和4,803.76萬元,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分別為17.70萬元、4,943.05萬元、9,114.46萬元和4,413.74萬元。
報告期內,浙江華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7,773.08萬元、7,190.59萬元、9,056.61萬元和1,646.30萬元,凈現比分別為19.34、1.30、0.94、0.34;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為37,364.96萬元、46,776.26萬元、59,829.20萬元和24,003.21萬元,收現比分別為0.71、0.81、0.74和0.59。
2022年1-9月,浙江華業實現營業收入58,788.57萬元,同比下降3.11%;實現凈利潤6,525.89萬元,同比下降13.19%。
2022年度,浙江華業預計實現營業收入為73,531.64萬元至81,271.81萬元,較上年同比下降8.96%至增長0.62%;預計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506.48萬元至8,296.64萬元,較上年同比下降12.97%至21.26%;預計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007.79萬元至7,745.45萬元,較上年同比下降15.02%至23.11%。
2022年6月末應收賬款余額2.18億元
報告期各期末,浙江華業應收賬款賬面余額分別為15,285.89萬元、15,694.87萬元、16,299.85萬元和21,798.89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8.88%、27.16%、20.18%和26.92%;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14,591.54萬元、15,105.14萬元、15,858.22萬元和21,260.32萬元,占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32.36%、29.34%、25.66%和31.44%。
報告期各期末,浙江華業應收賬款前五名占應收賬款賬面余額的比例分別為18.57%、20.27%、23.85%和23.13%。浙江華業表示,若主要客戶經營狀況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公司可能面臨應收賬款無法收回的風險。
報告期各期末,浙江華業逾期一年以上的應收賬款余額占比分別為4.25%、2.88%、1.96%和1.70%,占比較小。
報告期內,浙江華業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為3.23次、3.73次、5.05次和4.25次,同行業可比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平均值分別為2.59次、3.53次、3.37次和2.46次。
2022年6月末存貨賬面余額2.7億元
報告期各期末,浙江華業存貨賬面余額分別為15,553.47萬元、20,115.45萬元、26,551.55萬元和27,026.23萬元,占各期末公司資產總額的比例為15.59%、19.21%、22.31%和21.64%,總體呈現上升趨勢。
報告期各期末,浙江華業存貨跌價準備分別為311.69萬元、427.52萬元、813.78萬元和1,139.45萬元,占各期末存貨賬面余額的比例分別為2.00%、2.13%、3.06%和4.22%。
浙江華業表示,公司已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要求進行存貨減值測試。若未來市場需求發生變化,原材料和庫存商品市場價格下降,可能存在存貨成本高于可變現凈值的情形,公司將面臨存貨跌價的風險。
報告期內,浙江華業周轉率分別為2.19次、2.34次、2.47次和2.18次,同行業可比公司存貨周轉率平均值分別為3.12次、4.02次、3.45次和2.74次。
經濟參考報:高新技術企業成色不足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截至2022年6月30日,浙江華業參與了5項行業及團體標準起草和制定,擁有專利88項,其中發明專利12項。
不過,截至招股書申報日,浙江華業發明專利最新取得日期為2018年10月20日。在3年半的時間里,或者說是報告期內,浙江華業未取得一項最能代表其創新能力的發明專利。
“作為螺桿生產企業不僅要有先進的生產設備,還需要有先進的工藝,但這個行當的技術水平并非‘高不可攀’?!苯鹛伶偭硪患衣輻U生產企業的負責人坦言,“其實發明專利大家都在用,這個行業更多地屬于加工型企業,只是主體技術上的修修補補和改進。所以這么多年來,金塘的螺桿生產企業幾乎沒有因為發明專利而引起糾紛和訴訟?!?/p>
“哥林柱的技術含量更低,最主要的是有市場才行?!鄙鲜鋈耸恐毖?。
招股書顯示,浙江華業在87項專利中,只有3項是涉及哥林柱的。此外,招股書顯示浙江華業2021年底員工人數為1338人,而研發人員為80人,本科以上學歷人員為67人,碩士及以上學歷僅為2人,研發人員占比僅為5.98%。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董事長夏增富、總經理夏瑜鍵、副總經理周飛忠和高管后桂根四人同時作為核心技術人員,他們四人的研發費用小計在2019年度至2022年上半年各期分別占總研發費用的7.03%、10.26%、8.30%和10.71%。
此外,報告期內研發費用占比分別為4.06%、2.63%和2.62%。其中2020年和2021年研發費用低于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的研發費用率。
浙江華業2021年12月16日分別取得高新技術企業證書有效期為3年,2019年至2021年減按15%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浙江華業的子公司寧波華帆于2020年12月1日取得高新技術企業證書,證書編號為GR202033101016,有效期為3年。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國科發火〔2016〕32號)第十一條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須同時滿足以下條件:其中包括企業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10%;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億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于3%。
顯然,招股書披露的2021年浙江華業研發人員占比僅為5.98%,研發費用率僅為2.62%(2020年研發費用率為2.63%),這兩項標準均低于評選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監管機構在問詢中指出,浙江華業于2019年6月被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為國家第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定有效期為三年。根據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于2022年8月8日發布的復核通過企業名單,公司未入選第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復核通過企業名單,入選名單的公示期已結束。
對此,浙江華業回復稱,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之日,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尚未正式發布第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復核通過企業名單。浙江華業根據《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工信部聯企業[2011]300號),工業類企業劃分標準為:從業人員100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40000萬元以下的為中小微型企業。而浙江華業未入選復核通過企業名單主要系公司發展較快,截至2021年末,浙江華業從業人員超過1000人且營業收入超過40000萬元,不再屬于《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規定的中小企業范疇。
浙江華業表示,報告期內,公司堅持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自主研發為導向,從生產實踐及研發應用中形成了較為豐富的技術積淀與行業經驗。公司未通過2022年專精特新“小巨人”復核不會對公司創新能力、技術實力等產生重大不利影響,不影響公司業務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