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3年3月3日,揚州惠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惠通科技”)將在深交所創業板首發上會,保薦機構(主承銷商)為申萬宏源證券承銷保薦有限責任公司,保薦代表人為張興忠、唐唯。
惠通科技是一家專業的化學工程高端裝備及產品整體技術方案提供商,主要從事高分子材料及雙氧水生產領域的設備制造、設計咨詢和工程總承包業務。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嚴旭明直接持有公司2,160.00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20.50%;嚴旭明還通過控制揚州惠信、揚州惠金合計間接控制公司7.30%的股份。因此,嚴旭明直接及間接合計控制公司27.80%的股份。張建綱直接持有公司1,790.00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16.99%;張建綱還通過控制揚州惠盈、揚州惠譽合計間接控制公司8.36%的股份。因此,張建綱直接及間接合計控制公司25.35%的股份。據此,嚴旭明及張建綱合計控制公司53.15%的股份,系公司的共同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
惠通科技在深交所創業板擬發行股數不超過3,512.00萬股,不低于本次發行后總股本的25%;公司股東不公開發售股份。公司擬募集資金40,246.00萬元,用于高端化工裝備生產線智能化升級技術改造項目、技術研發中心(惠通研究院)項目。
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1-6月,惠通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6,865.68萬元、19,375.02萬元、49,827.07萬元、31,124.59萬元;凈利潤分別為3,054.28萬元、3,065.41萬元、8,458.07萬元、3,418.89萬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3,054.28萬元、3,065.41萬元、8,514.98萬元、3,480.61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2,154.06萬元、2,188.13萬元、8,196.25萬元、3,261.65萬元;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為12,216.91萬元、25,162.49萬元、57,516.06萬元、49,359.48萬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698.66萬元、9,250.16萬元、13,111.61萬元、13,690.30萬元。
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1-6月,惠通科技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2.40%、35.36%、33.57%、24.87%,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2.44%、35.38%、33.43%、24.73%,報告期內存在一定波動。
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1-6月,惠通科技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分別為12,247.62萬元、15,149.27萬元、41,278.99萬元、29,789.79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2.62%、78.19%、82.84%、95.71%,客戶集中度相對較高。
據國際金融報,早在江蘇揚農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成為惠通科技的第一大客戶之前,公司第一大客戶始終是“自己人”。2019年和2020年,歐瑞康巴馬惠通(揚州)工程有限公司均是惠通科技的第一大客戶。而2021年歐瑞康巴馬惠通(揚州)工程有限公司的第一大客戶頭銜被江蘇揚農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占領”之后,位列惠通科技的第二大客戶。
事實上,歐瑞康巴馬惠通(揚州)工程有限公司的股權架構為歐瑞康持股60%,惠通科技持股40%。可以看出,惠通科技與歐瑞康巴馬惠通(揚州)工程有限公司屬于“自己人和自己人做買賣”。
除了歐瑞康巴馬惠通(揚州)工程有限公司之外,2020年,惠通科技向泰興怡達化學有限公司產生的銷售收入為2250.81萬元,泰興怡達化學有限公司位列惠通科技的第二大客戶。而泰興怡達化學有限公司的股權架構為怡達股份持股85%,惠通科技持股15%。也就是說,2020年,惠通科技的第一大客戶和第二大客戶均為公司參股的“自己人”。
業績連升
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1-6月,惠通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6,865.68萬元、19,375.02萬元、49,827.07萬元、31,124.59萬元;凈利潤分別為3,054.28萬元、3,065.41萬元、8,458.07萬元、3,418.89萬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3,054.28萬元、3,065.41萬元、8,514.98萬元、3,480.61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2,154.06萬元、2,188.13萬元、8,196.25萬元、3,261.65萬元。
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1-6月,惠通科技的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為12,216.91萬元、25,162.49萬元、57,516.06萬元、49,359.48萬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698.66萬元、9,250.16萬元、13,111.61萬元、13,690.30萬元。
2022年1-9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7,322.90萬元,相較2021年同期增長94.15%,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715.58萬元,相較2021年同期增長69.85%。
2022年度,公司預計實現營業收入81,582.38萬元,較2021年度金額增加31,755.31萬元,同比上升63.73%,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278.21萬元,較2021年度增加4,081.96萬元,同比上升49.80%。上述2022年度財務數據僅為公司預計數據,未經會計師審計或審閱,不構成公司的盈利預測或業績承諾。
客戶集中度相對較高
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1-6月,惠通科技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分別為12,247.62萬元、15,149.27萬元、41,278.99萬元、29,789.79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2.62%、78.19%、82.84%、95.71%,客戶集中度相對較高。
惠通科技指出,雖然公司不斷提升新客戶的開發力度并開始向更多領域進行業務拓展,但新客戶的開拓和新領域的拓展均需要一定的周期,如上述主要客戶因其發展戰略調整或自身經營發生重大不利變化,或公司與其合作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將會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IPO日報:賣貨給“自己人”?
據IPO日報,2019年-2021年,惠通科技業績持續上升。特別是2021年,惠通科技業績更是出現了暴增的情況,其中營收同比增長了157.17%,凈利潤同比增長了192.64%。惠通科技實現上述業績主要是依賴公司的前五大客戶。與此同時,IPO日報還注意到,惠通科技2021年業績之所以能實現暴增主要是引入了一位大客戶。
招股說明書顯示,2021年,惠通科技向江蘇揚農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產生的銷售收入為15545.93萬元,占營業收入的31.2%。
需要指出的是,江蘇揚農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在2020年和2019年均未出現在惠通科技的前五大客戶名單中。
早在江蘇揚農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成為惠通科技的第一大客戶之前,公司第一大客戶始終是“自己人”。
招股說明書顯示,報告期內(2019年-2021年),惠通科技向歐瑞康巴馬惠通(揚州)工程有限公司產生的銷售收入分別為5928.8萬元、8914.73萬元、9027.89萬元,分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35.15%、46.01%、18.12%,其中2019年和2020年歐瑞康巴馬惠通(揚州)工程有限公司均是惠通科技的第一大客戶,而2021年歐瑞康巴馬惠通(揚州)工程有限公司的第一大客戶頭銜被江蘇揚農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占領”之后,位列惠通科技的第二大客戶。
事實上,歐瑞康巴馬惠通(揚州)工程有限公司的股權架構為歐瑞康持股60%,惠通科技持股40%。可以看出,惠通科技與歐瑞康巴馬惠通(揚州)工程有限公司屬于“自己人和自己人做買賣”。同時,若不是江蘇揚農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拿下了惠通科技2021年的第一大客戶頭銜,歐瑞康巴馬惠通(揚州)工程有限公司極有可能連續三年都是惠通科技的第一大客戶。
除了歐瑞康巴馬惠通(揚州)工程有限公司之外,IPO日報還注意到,2020年,惠通科技向泰興怡達化學有限公司產生的銷售收入為2250.81萬元,泰興怡達化學有限公司位列惠通科技的第二大客戶。而泰興怡達化學有限公司的股權架構為怡達股份持股85%,惠通科技持股15%。
也就是說,2020年,惠通科技的第一大客戶和第二大客戶均為公司參股的“自己人”。
投資時報:持續存在關聯交易
據投資時報,報告期內,惠通科技持續存在關聯交易,前五名客戶中關聯方客戶為歐瑞康巴馬格惠通(揚州)工程有限公司(下稱OBHE)、泰興怡達化學有限公司(下稱泰興怡達)。
OBHE是由外資股東歐瑞康與惠通科技合資設立,其中歐瑞康控股60.00%,惠通科技參股40.00%。其中,惠通科技董事鐘明同時也是OBHE董事、總經理。
報告期內,惠通科技向OBHE銷售設備和提供設計咨詢服務,銷售金額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4.45%、45.38%、17.92%、20.06%。特別地,OBHE在2019及2020年均為惠通科技的第一大客戶。
惠通科技表示,其向OBHE銷售的價格參照同類業務市場水平,定價公允。但其也坦陳,由于行業及市場需要,該公司與OBHE的關聯銷售預計仍將持續發生。
另一關聯客戶泰興怡達為惠通科技持股15%的參股公司,報告期內,惠通科技為其提供雙氧水設備及工程設計服務,泰興怡達為該雙氧水工程的業主方,即最終客戶。
惠通科技在2020年向泰興怡達銷售雙氧水設備,銷售占比達11.62%,為當年第二大客戶。如此來看,在2020年,惠通科技前兩大客戶都是關聯方,過半的交易都是和“自己人”產生的。
此外,惠通科技還存在為泰興怡達的銀行借款提供擔保的情形。泰興怡達因建設投資需要,分別向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泰州分行、江蘇泰興農商銀行開發區支行分別借款3.00億元、2950.00萬元。
針對持續的關聯交易,惠通科技表示其交易定價公允,不存在關聯方為公司承擔成本、費用或輸送利益的情形。但是,若未來該公司出現內部控制有效性不足,則可能出現因關聯交易價格不公允而損害公司及中小股東利益的情形。
長江商報:16名非員工低價入股疑利益輸送
據長江商報,股東突擊入股、利益輸送,是市場關注的焦點。惠通科技在IPO前就存在大批股東突擊入股情形。
惠通科技的前身慧通有限成立于1998年12月8日,由自然人嚴旭明、卞少卿、胡慶國、張瑞良四人各出資12.50萬元設立,公司曾四次更名。到如今,公司成立已有24年。2016年,惠通科技實施股改,股東為6名自然人,4名創始人僅剩下嚴旭明、卞少卿,且卞少卿的持股比僅為4%。到了2019年初,卞少卿退出了,而嚴旭明持股比達到30%,為第一大股東。2019年開始,惠通科技股權變動頻繁。當年5月,公司收購天辰設計院100%股權,交易作價3300萬元。本次收購,惠通科技發行720萬股股份、并支付708萬元現金完成收購,天辰設計院實際控制人借此完成對惠通科技增資。
2021年4月,惠通科技通過間接持股形式對員工進行激勵,員工認購價格為2元/股。不過,四家員工持股平臺實際控制人分別為嚴旭明、張建綱,二人系直接間接合計持有惠通科技53.15%股權,共同為公司實際控制人。以此判斷,惠通科技也是在對嚴旭明、張建綱進行股權激勵。
2021年12月,惠通科技實施了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增資擴股,增加注冊資本1816萬元,增資價格為11元/股。這一次,10名股東借此入股。
在招股書中,惠通科技稱其2021年收到增資款2.16億元。
2022年6月,增資半年后,惠通科技向深交所遞交了在創業板上市申請。由此可見,上述10名股東入股惠通科技屬于突擊入股。
對此,惠通科技解釋稱,公司有意引進外部投資者,進一步增強公司資本實力,外部投資者亦看好公司發展前景。
突擊入股的10名股東中,毅達鑫海等4名股東為私募資金。毫無疑問,10名股東突擊入股,是奔著分享惠通科技IPO盛宴而去的。在其入股之時,與惠通科技、嚴旭明、張建綱簽署了對賭協議。隨著惠通科技IPO臨近,前述對賭協議終止。
10名股東突擊入股,除了私募基金,還有機構與自然人。奇怪的是,自然人馬堯平、丁陽是從何得知惠通科技要增資,并迅速完成突擊入股的?突擊入股的股東與惠通科技、實際控制人、董監高等是否存在關聯?
備受質疑的還有員工持股,16名非惠通科技員工借助持股平臺間接低價入股,被指利益輸送。對此,惠通科技解釋稱,這16人曾經是公司員工。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