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審核委員會定于2023年3月13日召開2023年第8次上市審核委員會審議會議,屆時將審議浙江海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森藥業”)的首發事項。海森藥業擬在深交所主板上市,保薦人(主承銷商)為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薦代表人為徐峰、董超。
【資料圖】
海森藥業是一家專業從事化學藥品原料藥及中間體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公司已經形成了以消化系統類、解熱鎮痛類和心血管類原料藥為主,以抗抑郁類、抗菌類等原料藥為輔,同時以抗病毒類、非甾體抗炎類等特色原料藥與制劑為預備的產品體系。
海森控股持有公司股份22,411,200股,持股比例為43.94%,為公司控股股東。王式躍、王雨瀟及郭海燕分別直接持有公司26.61%、3.41%及4.50%股份;王式躍、王雨瀟及郭海燕通過實際控制海森控股間接控制公司43.94%股份;王雨瀟通過泰齊投資間接控制公司14.71%股份。因此,王式躍、王雨瀟及郭海燕合計控制公司93.18%股份,系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海森藥業擬募集資金60,046.11萬元,計劃分別用于年產200噸阿托伐他汀鈣等原料藥生產線技改項目、研發中心及綜合辦公樓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2019年至2022年1-6月,海森藥業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6,681.79萬元、28,480.19萬元、38,898.50萬元、21,133.75萬元,實現凈利潤/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6,895.75萬元、6,282.69萬元、9,399.96萬元、5,686.55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6,328.11萬元、5,769.02萬元、9,006.64萬元、5,176.81萬元。
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4,690.81萬元、7,649.21萬元、10,703.86萬元、2,583.18萬元,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為20,804.25萬元、21,589.96萬元、29,466.28萬元、14,495.59萬元。
經計算,公司主營業務收現比分別為0.78、0.76、0.76、0.69,凈現比分別為0.68、1.22、1.14、0.45。
2022年1-12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2,277.75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8.69%,實現凈利潤10,669.35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3.50%,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089.48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2.02%。
2019年至2022年1-6月,海森藥業綜合毛利率分別為48.03%、39.35%、39.98%和37.84%,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48.05%、39.33%、40.05%和37.60%。可比上市公司的綜合毛利率均值分別為44.34%、42.59%、37.15%、33.35%。
安乃近產品在境內外被限用的政策、業務及合規等風險。2019年至2022年1-6月,海森藥業安乃近的銷售收入分別為8,270.62萬元、8,378.38萬元、10,187.19萬元和4,729.17萬元,占各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1.06%、29.56%、26.34%和22.50%。2020年3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停止安乃近注射液等品種藥品在我國的生產、銷售和使用,注銷藥品注冊證書(藥品批準文號);修訂安乃近片等安乃近相關藥品品種說明書。同時,歷史上部分境外國家因使用該產品可能產生的風險對安乃近相關產品陸續出臺了有限使用、有限注冊或全面禁止的規定。
據界面新聞報道,在國內,安乃近制劑的規模以因政策影響開始斷崖式下降。在國內的安乃近原料藥供應上,海森藥業僅與華中藥業于2022年達成了一項500萬元的重大銷售合同。近期,也再無其他關于安乃近原料的重要銷售合同被披露。可見,針對國內市場,在人用領域,安乃近的相關業務已可以幾乎被宣告“死亡”。安乃近還能為海森藥業提供超千萬的利潤,主要還是依靠外銷業務市場。
據投資者網報道,公司銷售費用率遭問詢。2019年到2022年上半年,海森藥業的銷售費用分別為2700萬元、1100萬元、954萬元、518萬元。公司表示,里面的市場推廣費主要由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片業務產生,報告期內各自為1500萬元、333.4萬元、189.3萬元、92.84萬元。費用雖因集采驟降,但比例卻并不低。報告期內,海森藥業的銷售費用率分別為10.28%、3.69%、2.45%、2.45%,多數報告期高于可比企業均值4.08%、2.56%、2.46%、2.18%。對此,證監會在反饋意見中,要求海森藥業解釋原因及合理性。公司回應,選取的四家可比企業不存在制劑業務或占比較小,因此產生費用也較低。
據國際金融報報道,公司研發費用率較低。雖然海森藥業的業績呈增長趨勢,但其研發費用率低于可比公司。2018年至2021年,海森藥業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3.83%、3.52%、3.76%、3.13%。海森藥業申報稿列舉了5家可比公司,分別是美諾華、天宇股份、普洛藥業、富祥藥業、奧翔藥業。這5家可比公司2018年至2021年的研發費用率均值分別為6.58%、6.94%、6.82%、7.7%。并且,海森藥業2018年至2021年研發費用率均低于這5家可比公司中的任何一個。
營業收入連升
2019年至2022年1-6月,海森藥業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6,681.79萬元、28,480.19萬元、38,898.50萬元、21,133.75萬元,其中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26,630.29萬元、28,341.43萬元、38,679.11萬元、21,015.91萬元。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凈利潤/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6,895.75萬元、6,282.69萬元、9,399.96萬元、5,686.55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6,328.11萬元、5,769.02萬元、9,006.64萬元、5,176.81萬元。
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4,690.81萬元、7,649.21萬元、10,703.86萬元、2,583.18萬元,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為20,804.25萬元、21,589.96萬元、29,466.28萬元、14,495.59萬元。
經計算,公司主營業務收現比分別為0.78、0.76、0.76、0.69,凈現比分別為0.68、1.22、1.14、0.45。
2022年7-12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144.0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4.47%,實現凈利潤4,982.81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24%,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912.68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0.52%。
2022年1-12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2,277.75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8.69%,實現凈利潤10,669.35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3.50%,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089.48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2.02%。
2023年1-3月,公司預計實現營業收入10,500.00萬元-11,500.00萬元,同比增長12.77%-23.51%;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50.00萬元-2,650.00萬元,同比增長0.53%-8.74%;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50.00萬元-2,650.00萬元,同比增長0.51%-8.72%。
海森藥業本次擬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1,700萬股,不低于本次發行后總股本的25%。公司擬募集資金60,046.11萬元,計劃分別用于年產200噸阿托伐他汀鈣等原料藥生產線技改項目、研發中心及綜合辦公樓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安乃近產品在境內外存被限用的風險
2019年至2022年1-6月,海森藥業安乃近的銷售收入分別為8,270.62萬元、8,378.38萬元、10,187.19萬元和4,729.17萬元,占各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1.06%、29.56%、26.34%和22.50%,呈逐年降低趨勢。
報告期各期,安乃近的銷售毛利分別為2,141.67萬元、1,580.10萬元、2,512.68萬元和1,083.54萬元,占各期毛利的比例分別為16.74%、14.17%、16.22%和13.71%。
2020年3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關于注銷安乃近注射液等品種藥品注冊證書的公告》和《關于修訂安乃近相關品種說明書的公告》,停止安乃近注射液等品種藥品在我國的生產、銷售和使用,注銷藥品注冊證書(藥品批準文號);修訂安乃近片等安乃近相關藥品品種說明書。同時,歷史上部分境外國家因使用該產品可能產生的風險對安乃近相關產品陸續出臺了有限使用、有限注冊或全面禁止的規定。
報告期各期,公司安乃近內銷業務下游主要客戶為口服片劑生產商,外銷業務下游主要客戶所在市場對安乃近相關制劑的需求較大,限制程度較低。雖然公司目前受上述政策的影響相對較小,但如果境內外進一步升級對安乃近限制使用的相關政策,則公司安乃近原料藥業務將受到不利影響。
此外,如公司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未能及時關注到境內外有關安乃近限制或停止使用的最新監管政策及要求,并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及時調整相關經營活動,則可能因為未能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等要求而產生合規方面的風險。
界面新聞:被注銷的“退燒神藥”安乃近
據界面新聞報道,作為曾經風靡全球的退熱鎮痛神藥,因為影響造血功能、引起各類過敏反應和肝腎功能衰竭等嚴重的副作用,安乃近已經退出歐美市場五十余年。國家藥監局也終于在2020年將安乃近注射劑、安乃近氯丙嗪注射液、小兒安乃近灌腸液等6大類安乃近產品全部注銷。
在國內,安乃近制劑的規模以因政策影響開始斷崖式下降。國家藥監局旗下南方醫藥研究所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安乃近制劑的行業規模不斷增加,2018年以后安乃近制劑的產品規模開始呈現下降趨勢,2019年安乃近制劑產品規模為3727.90萬元,較上年同比減少14.33%,占解熱鎮痛藥物規模的0.19%。
醫院端和零售端是國內安乃近制劑的主要銷售渠道。根據南方所數據,2019年,兩個渠道的占比分別為58.58%和41.42%。隨著國家藥監局對安乃近片等相關品種說明書進行修訂,同時停止安乃近注射液等品種的生產、銷售和使用,注銷藥品注冊證書,召回已上市產品。據PDB數據庫,安乃近在樣本醫院的銷售金額已經從2019年的500萬元降至2022年的250萬元。
據招股書披露,在國內的安乃近原料藥供應上,海森藥業僅與華中藥業于2022年達成了一項500萬元的重大銷售合同。近期,也再無其他關于安乃近原料的重要銷售合同被披露。可見,針對國內市場,在人用領域,安乃近的相關業務已可以幾乎被宣告“死亡”。
安乃近還能為海森藥業提供超千萬的利潤,主要還是依靠外銷業務市場。其外銷下游客戶所在的市場主要是印度、哈薩克斯坦、印度尼西亞、巴西等。這類市場對安乃近相關制劑的需求較大,限制程度較低。
安乃近原料的生產廠家集中度并不高,屬于充分競爭的狀態。目前在國內取得安乃近原料藥生產批文的企業有6家,共獲得7個批文,分別為山東新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冀衡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海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武漢武藥制藥有限公司、開封制藥(集團)有限公司、華東醫藥(西安)博華制藥有限公司。
隨著國內市場的萎縮,安乃近原料藥的未來主要在海外未被嚴格限制的市場。不過,這也意味著海外出口的競爭會更加激烈。
根據海關數據,2019-2021年及2022年1-6月,我國出口安乃近的數量分別為7344.94噸、9093.62噸、10563.89噸和4521.76噸,同期海森藥業出口安乃近的數量分別為773.09噸、791.98噸、1022.04噸和418.90噸,占當年全國出口量的10.53%、8.71%、9.67%和9.26%。
安乃近的毛利率也呈逐年下降趨勢。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6月,安乃近毛利率分別為25.89%、18.86%、24.67%、22.91%。
海森藥業在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還能否守住自己的海外市場份額仍是未知數。
投資者網:銷售費用率遭問詢
據投資者網報道,除了原料藥,海森制藥還經營過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片業務。該業務由公司和康恩貝合作,前者負責原料提供、市場銷售等,雙方按合作分成。
2019年至2021年,該業務收入分別為2196.94萬元、502.9萬元、317.13萬元,占營業收入的8.25%、1.77%、0.82%。之所以明顯下滑,仍與集采有關。2019年9月,海森藥業未中標國家帶量采購,導致該業務快速萎縮。
該業務萎縮后,相關費用也順勢收縮。2019年到2022年上半年,海森藥業的銷售費用分別為2700萬元、1100萬元、954萬元、518萬元。公司表示,里面的市場推廣費主要由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片業務產生,報告期內各自為1500萬元、333.4萬元、189.3萬元、92.84萬元。
費用雖因集采驟降,但比例卻并不低。報告期內,海森藥業的銷售費用率分別為10.28%、3.69%、2.45%、2.45%,多數報告期高于可比企業均值4.08%、2.56%、2.46%、2.18%。
對此,證監會在反饋意見中,要求海森藥業解釋原因及合理性。公司回應,選取的四家可比企業不存在制劑業務或占比較小,因此產生費用也較低。
與之相比,海森藥業的研發投入不高。2019年到2022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942.02萬元、1100萬元、1200萬元、580.1萬元,費用率各自為3.53%、3.8%、3.1%、2.74%,低于可比企業均值。
因此,海森藥業仍是一家生產驅動的原料藥企業。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總計584名員工,生產、研發、營銷等分別有442人、72人、15人,其中生產人員較2021年上半年的415人明顯增加。
國際金融報:研發費用率較低
據國際金融報報道,此次IPO,海森藥業預計募集資金投入金額為6億元,將用于年產200噸阿托伐他汀鈣等原料藥生產線技改項目、研發中心及綜合辦公樓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為此,海森藥業擬發行不超過1700萬股,占發行后總股份的25%。以此計算,海森藥業達到目標的估值為24.02億元。海森藥業實控人為王式躍、郭海燕、王雨瀟,其中王式躍和郭海燕是夫妻,王雨瀟則是他們的女兒。三人合計持有海森藥業目前87.91%的股份。考慮稀釋作用后,三人手中股份的估值為15.84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胡潤百富榜的上榜門檻連續九年保持在20億元左右,那么,一旦公司上市,王式躍一家人離上榜還有多遠?
業績方面,海森藥業2018年至2021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47億元、2.66億元、2.84億元、3.89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855萬元、6895.75萬元、6282.69萬元、9399.96萬元。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海森藥業的業績呈增長趨勢,但其研發費用率低于可比公司。2018年至2021年,海森藥業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3.83%、3.52%、3.76%、3.13%。海森藥業申報稿列舉了5家可比公司,分別是美諾華、天宇股份、普洛藥業、富祥藥業、奧翔藥業。這5家可比公司2018年至2021年的研發費用率均值分別為6.58%、6.94%、6.82%、7.7%。并且,海森藥業2018年至2021年研發費用率均低于這5家可比公司中的任何一個。
發明專利方面,海森藥業截至2022年3月申報稿簽署日共有18項發明專利。細看這18項發明專利的申請日期,其中17項的申請日期在2017年3月31日及之前,只有一項發明專利的申請日期在2017年3月31日之后,即2020年6月17日。并且需要指出的是,這項申請日期較新的發明專利的取得方式為受讓取得。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