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的消費者張女士撥打我們熱線反映,她說從去年開始,經常去一家美容店做祛斑的項目。但是一段時間之后,她卻發現,這美容竟然還有副作用,皮膚受損嚴重,幾乎把整張臉都毀了。那么,從美容到毀容,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么,問題又出在了哪兒呢?
張女士介紹,2022年1月份,她在朋友的推薦下,花了一萬多塊錢在南昌縣寶安大道的新生活化妝品店,購買了祛斑服務。在第二次祛斑之后,她的臉上就出現了發黑、脫皮的情況。
不過,在美容師的勸解下,張女士一直堅持了下來。到了去年的8月份,她臉上的問題已經很嚴重了。
(資料圖)
“整個臉上都紅腫、干癢、起皮,然后眼睛也是腫的。”張女士說,這個時候,她仍然相信美容師的說法,認為是正常的排毒反應。直到今年的3月初,她在家人的勸說下,來到了一家公立三甲醫院做檢查。當時的皮膚鏡檢查報告單顯示,張女士的面部存在玫瑰痤瘡、面部皮炎。
“(醫生說)你面部皮膚受損很厲害,趕緊修復皮膚,別的都不要談,不要祛斑什么的,就是先修復皮膚,皮膚受損很嚴重,趕緊做。我說要做多長時間,他講不確定,這個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張女士說。
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后,消費者張女士拿出了之前美容店使用的祛斑產品進行檢查。這時她才發現,幾款裝在普通透明塑料瓶里面的產品,瓶子外包裝上沒有任何標識。他懷疑美容店給自己用的是三無產品。
“瓶子上沒有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廠家,啥都沒有,沒有任何字樣,然后我就打電話投訴到12315。”張女士說。
之后,市場監管部門組織雙方進行過調解,美容店表示,張女士拿出的產品與門店無關,并不是在店里購買的。對于這一說法,張女士表示不認同。她向記者展示了去年10月,門店負責人通過微信發給她的一段教學視頻。
視頻中,工作人員手里拿著的產品,外觀與張女士提供的產品一致,也都沒有任何標識。
“教學視頻的藥就跟我手上拿的藥是一模一樣的,百分之百確定。”張女士說。
為了了解美容店一方的說法,4月3號上午,記者來到張女士消費的新生活化妝品店,當時門店負責人恰好不在店里。工作人員表示,對張女士說的情況并不清楚,記者注意到,這家門店無論是招牌還是店內產品,隨處可見一家化妝品生產企業——新生活集團的元素。
張女士拿到的祛斑產品,會和這家公司有關嗎?
新生活集團(中國)有限公司電話客服回應稱,“(記者:想問下你們這邊有沒有祛斑的產品,有沒有這種專門祛斑的產品)沒有專門祛斑的產品的。(記者:也就是說,雖然是新生活的門店,但是她用得到的可能不是新生活的產品是嗎)如果是新生活的產品,包裝都是完好的,也不會有你說的,沒有廠名美歐公司產品名稱的。”
消費者張女士祛斑美容一年之后,反而產生了副作用。醫院診斷她患有玫瑰痤瘡和皮炎。張女士認為,這是因為門店用了三無產品,影響到了她的健康。不過,美容店卻不承認這些產品來自他們的門店。此外,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這家門店打的招牌是一家化妝品生產公司,但是記者致電這家公司,被告知他們公司沒有專門的祛斑產品,那么問題就來了,這家美容店主打的就是祛斑,祛痘,相關產品是打哪兒來的,有沒有正規渠道呢?
由于一直沒能等到美容店負責人的出現,為了了解相關產品的來源,張女士通過電話聯系上了她,電話中,這名負責人一再強調,自己沒有給消費者提供外帶回家使用的祛斑藥物。
“新生活化妝品店”壹仟美店負責人回應稱,“我又沒拿藥給你回家擦啊。(張女士:我一年多都用你的藥啊,我又沒用別的東西)我現在沒在店里,我現在在外面,你有什么事情,就來找我。”
雖然這名負責人再三表示,自己只是提供了張女士在店內使用的祛斑藥,但為什么消費者的手機中會出現她發來的產品使用教學視頻呢?僅在店內使用的產品又為什么需要視頻來教學呢?
面對張女士的諸多疑惑,美容店的負責人在電話中沒有直接回復,只是表示可以到市場監管部門談。
“(張女士:我又不是來鬧事的)我可以到工商局跟你解決。” “新生活化妝品店”壹仟美店負責人稱。
雖然雙方約好了4月3號下午2點,在市場監管部門進行調解,不過到了中午,美容店負責人卻爽約了,她表示,自己有事,需要回老家,改天再約。考慮到張女士曾經向當地市場監管部門進行過投訴,記者也來到了南昌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八一分局,了解情況。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接到投訴后,他們曾跟張女士一起到門店檢查過。
“現場檢查的時候,我們沒有發現消費者所提供產品的情況,目前針對這個事,我局將進一步調查核實,待調查清楚后,會給消費者一個答復。”工商局這名工作人員表示,在檢查過程中,他們發現,消費者張女士在購買美容服務時,沒有簽訂合同,這給后續的維權工作帶來了不小困難。
“在面對消費金額比較大的時候,一定要簽好消費合同,同時把具體的服務內容包括商品,一定能要寫入到合同當中去。”工商局工作人員表示。下一步,監管部門還會對消費者提供的祛斑藥物來源,還將做進一步追查。欄目將繼續進行追蹤報道。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