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充血性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指心臟泵血不能滿足身體的需要,以肺循環和(或)體循環淤血,器官、組織血液灌注不足為臨床表現的一組綜合征。
充血性心力衰竭主要由影響心肌功能的器質性心臟病疾病所致,常見于冠狀動脈疾病、各種心肌病、高血壓、心臟瓣膜疾病、先天性心臟病以及嚴重貧血。
根據心力衰竭發生的時間、速度、嚴重程度可分為慢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力衰竭。
據我國2003年的抽樣調查,成人心力衰竭患病率為0.9%。發達國家心力衰竭患病率為1%~2%,每年發病率為0.5%~1%。隨著年齡的增長,心力衰竭患病率迅速增加,7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上升至10%以上。心力衰竭患者4年病死率達50%,嚴重心力衰竭患者1年病死率高達50%。
常見癥狀有勞力性呼吸困難、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和端坐呼吸,伴隨癥狀有咳嗽、咳痰、咯血、咳粉紅色泡沫樣痰,乏力、疲倦、運動耐量減低、頭暈、心慌、少尿以及腎功能損害等癥狀。
一般治療原則為健康的生活方式、平穩的情緒、適當的誘因規避、規范的藥物服用、合理的隨訪。積極治療導致心臟功能受損的常見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代謝綜合征等,消除心力衰竭誘因如感染,特別是呼吸道感染。可給予強心、利尿、擴血管治療以改善血流動力學,給與RAAS抑制劑、β受體拮抗劑、醛固酮受體拮抗劑改善神經內分泌代謝,新型抗心力衰竭藥物及中成藥在臨床也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
預后與多種因素有關,積極有效的治療,可以改善癥狀、延長壽命。
怎么知道得了充血性心力衰竭?
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如體力活動后出現呼吸困難。夜間不能平臥,高枕臥位、半臥位甚至端坐時方可好轉。入睡后突然因胸悶氣短而憋醒,被迫取坐位,多于端坐休息后緩解。
咳嗽、咳痰、咯血:咳嗽、咳痰開始常于夜間發生,坐位或立位時咳嗽可減輕,有粉紅色泡沫樣痰。
乏力、疲倦、運動耐量減低、頭暈、心慌。
尿量減少等腎功能損害癥狀。
腹脹、食欲差、惡心、嘔吐。
關鍵詞: 什么是充血性心力衰竭 有哪些癥狀 冠狀動脈疾病 心臟瓣膜疾病
責任編輯:Rex_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