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王子霖)2023年,隨著國家對新冠病毒實施“乙類乙管”后,國內外出行限制放松,2023年一季度航空及機場公司各項運營數據均同比上漲,航空客運規模恢復至疫情前九成水平。中國國航、中國東航、南方航空收入客公里分別同比增長96%、80%、71%,可用座公里分別同比增長74%、52%、42%。與此同時,空港類上市公司經營數據也均有大幅增長。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目前,航空業復蘇主要來自國內航線的恢復,國際航線受制因素較多,恢復水平有待提升。民航局在5月份的發布會上表示,將繼續及時審批中外航空公司新增和恢復國際航班申請,保障國際客運航班平穩有序恢復。后續,在持續做好安全有序恢復行業生產時,也將重視兼顧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同時繼續做好形勢研判,采取有效措施確保航班量與安全運行保障能力有效匹配。
“三大航”運力穩步提升
隨著民航業客運市場的逐步恢復,2023年中國國航深入服務“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堅持樞紐網絡戰略,發揮規模效應。以上海始發的航班為例。夏秋航季,國航上海始發的國內通航點30個、國際通航點7個、地區通航點2個,覆蓋了東京、大阪、新加坡、曼谷、法蘭克福、倫敦、米蘭等熱門航線;在杭州、溫州、南京、合肥等其他華東地區始發國內通航點88個。
2023年4月,中國東航客運運力投入(按可用座公里計)同比上升736.39%,其中國內、國際、地區航線客運運力投入分別同比上升704.78%、870.77%和18399.54%;旅客周轉量(按客運人公里計)同比上升959.67%,其中國內、國際和地區航線旅客周轉量分別同比上升919.15%、1199.73%、58569.57%;客座率為72.07%,同比上升15.19個百分點。
夏秋航季,中國東航從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始發的國際及港澳臺達到每周56班,將恢復至2019年的75.7%。從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始發的國際及地區的航班量達到每周192.5班,其中國際航班每周134.5班,地區航班每周58班,將恢復至2019年的27.8%。
南航方面,2023年夏秋航季(3月26日至10月28日)計劃執行航班總量63萬班次,通航點將增至216個,其中國內167個,國際及港澳臺地區49個。換季后,南航集團日均執行航班量將超過3000班次。在新航季,南航將增加從廣州至成都、麗江、義烏等地的航班,在廣州至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10個目的地城市全新升級推出“南航快線”品牌服務,進一步提升旅客航空出行服務品質。
空港類上市公司業績企穩
2022年重大資產重組完成以后,上海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已形成了浦東國際機場和虹橋國際機場兩大機場協同發展的新格局。今年以來,上海兩場主要業務量快速恢復,公司整體盈利水平穩步提升,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1.54億元,同比增長19%,資產整合效應明顯,大幅減虧,為促進全年經營情況整體好轉奠定堅實基礎。
4月,浦東國際機場境內和境外航線旅客吞吐量已分別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81%和31%,虹橋國際機場境內和境外航線旅客吞吐量已分別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99%和58%。
將視線轉移至廣州。今年以來,白云機場航班量、旅客量均呈階梯式上漲,國內旅客吞吐量已全面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數據顯示,2023年1-4月份,白云機場累計起降航班14.28萬架次,保障進出港旅客1882.96萬人次。其中4月份實現客流吞吐量513.8萬人次,同比增長643.93%。這是三年疫情以來白云機場單月接送旅客首次突破510萬人次,位居全國機場首位。
目前,白云機場每周國內客運航班計劃超8500架次,國內排名第一。同時,白云機場積極推進國際及地區航線恢復工作,目前已恢復或加密廣州至新加坡、墨爾本、奧克蘭、悉尼、阿姆斯特丹、伊斯坦布爾等重點航線。白云機場現有國際及地區客運通航點已超過50個,每周國際及地區客運航班進出港合計約900架次。
據廈門空港披露,2023年4月公司飛機起降15403架次,同比增長266.30%;旅客吞吐量202.79萬人次,同比增長592.19%;貨郵吞吐量2.47萬噸,同比增長15.58%。
今年2月,搭載著96噸貨物的埃塞俄比亞航空ET3743航班由廈門機場起飛,執行全新的廈門—亞的斯亞貝巴—圣保羅全貨運航線。該航線是廈門機場開通的首條金磚貨運航線,主要出口各種跨境電商產品、 醫藥制品、高新技術產品、集成電路等高附加值貨物,進口貨物以海鮮、水果等生鮮為主。隨著該全貨運航線的開通,廈門機場也正式貫通歐、非、澳、北美及南美洲五大通道,廈門國際航空樞紐初具雛形。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