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間,讓很多家電企業、商家“寄予厚望”的產品場景化轉型,以及產品的前置化突圍、進軍家裝渠道賣貨,并不是家電廠商拯救市場低迷和頹勢的“靈丹妙藥”。越是市場艱難時期,家電廠商越是要慎重前行,不能簡單地“一窩蜂”跟風而上。
常新||撰寫
前置化,并不適合所有的家電品類;不少家電產品誕生至今,壓根不需要跟家裝等空間和環境高度融合,完全就是一個隨時隨地可以使用的功能性產品。一些企業為了融合而轉型,只會增加市場的流程和商家的負擔。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不是所有的家電產品,都能在家電場景化的大潮中找到自己的主角“光芒”。有些家電品類天生就是配角,在某個角落充當一顆無人可以替代的“螺絲釘”,價值地位無可替代,為什么要拋頭露臉去“惹人嫌”?
最近幾年來,隨著眾多經銷商在家電企業的推動下,加速上演家電產品的場景化營銷轉型,以及家電產品的前置化渠道拓展多賣貨。家電圈認為,這件事情是好事,但并不簡單。一方面,場景化和前置化,并不適合所有家電品類,以及所有家電廠商,更不是家電產業轉型的答案和目標;另一方面,家電廠商面對復雜而多變的市場、消費環境和競爭格局,還需要找到自己的差異化手段和定制化方向,不能繼續過去幾十年的模仿和跟隨策略。
其一,應該看到,從家電產品現有的品類、功能、價值利益點來看,并不是所有的家電品類都適合搞場景化的營銷,以及前置化的家裝渠道出貨。比如,早就自成一體的電視機,以及豐富多樣的生活家電、清潔家電,在家庭的空間下,并不需要跟家裝完全一體化融合,而是隨拿隨用的功能化產品。同樣,還有在中國家庭環境下,很多家庭的生活水平提升都是逐步改善,并不是一步到位提升的,所以產品的升級迭代才是主旋律。
同樣的道理,對于眾多家電企業和商家來說,也不是家家都具備相應的能力,可以探索家電產品的場景化轉型,將一款產品包裝成一個方案,或者一種生活方式;同樣,推動家電產品的前置化,還需要從產品的功能性入手,找到家電產品的非標化屬性。如果只是將一個標準化的家電產品放到前置渠道賣貨,只是多了一個銷售的通道,最終還是要掉同質化競爭的泥潭中。
其二,很多家電廠商心里很清楚,如今的家電市場競爭,以及消費需求的搶奪,早就從增量通道進入存量通道。這意味著所有家電廠商的市場營銷動作,不能再是過去以“企業為中心”的一陣風,一窩蜂,市場什么火什么熱就去做,同行在做什么就馬上跟進,這完全就是市場的炒作。在目前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很可能會出現一輪“同行的火,你卻啞火”局面。
此時的家電市場,競爭主旋律和用戶需求的搶奪,完全就是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方案和營銷服務多樣化布局。除了千億巨頭的全品類、多品牌、全渠道布局之外,還有很多“小而美”、“小而精”的企業和商品,仍然可以在家電市場上贏得更多用戶的參與并青睞。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電企業和商家能夠想明白一點,用戶需求是創造出來的,不是模仿出來的。
都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對于家電企業和商家來說,在今年開啟的一輪新市場和商業環境之下,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能盲目冒進,而是應該清醒、清楚地明白自己的短板、不足,以及優勢和亮點,才能找到更好的突破之路。當然,并不是選擇退出家電產業!
====
家電圈原創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