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8日啟動以來,煙臺黃渤海新區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學校已累計培訓學生近1500名。每輪學生周一上午到校,周五下午離校,五天四晚的封閉式管理教學,讓學生們全身心投入到綜合實踐活動中去。
(資料圖片)
格物致知,叩問蒼穹。來到教學走廊,就能感受到教室里熱烈的課堂學習氛圍。“我!我!我……”航天測試模擬課堂上,學生們紛紛舉手搶答問題、各抒己見,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此時,老師正在為學生們講解中國長征火箭相關知識,大家目不轉睛,生怕錯過了精彩瞬間。
旁邊的航天員訓練體驗教室里,學生們兩兩一組進行三維滾環訓練,有的學生興奮歡呼,有的學生緊張尖叫,親身體驗在超重條件下的耐力和大腦前庭功能訓練。通過模型了解天宮二號的內部功能,學習航天員太空課程、體驗太空餐。
交通安全課堂上,老師指導學生學習交通指揮手勢,模擬駕駛吸引了眾多學生參與。學生們通過親身實踐,掌握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安全常識,增強自覺守法和交通安全意識。
戶外拓展場地和種植園區頗受歡迎。真人CS比賽現場,學生們身著裝備,體驗緊張刺激的比賽氛圍,提高團隊競賽合作意識。種植基地里,老師教授學生怎樣修剪果樹。拓展區的學生們在拓展攀爬設備上完成一次次的挑戰自我。
來自第二初級中學的王胤熙從高低空攀爬架上下來,擦著汗興奮地說:“我戰勝了自己,我戰勝了自己,我終于成功了!”在這之前,恐高的他一次次顫抖著和教官說要放棄,然而在同學們的加油鼓勁之下,最終挑戰成功。
煙臺黃渤海新區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學校目前建成實踐教學樓、報告廳、宿舍樓、餐廳及運動場、戶外拓展設施等,總占地面積8.52萬平方米,一期建筑面積1.4萬平方米,綠化面積4萬平方米,可同時滿足500名學生在校食宿和實踐活動,是煙臺市規模最大、功能最完備的中小學生實踐場所。
學校為突出綜合實踐活動育人功能,搭建起“4459”育人課程模式,以生存體驗、素質拓展、科學實踐、專題教育四類實踐活動項目為主線,引導學生提升人文、科學、勞動、創新等素養,培養學生自學、自理、自護、自強、自律5種能力,依托創意物化、傳統文化、智能制造、生態沉浸式體驗館、公共安全教育、航天科普、德育涵養、拓展訓練9大實踐中心,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目前,該學校推出了課程訂單制和課程自選制兩種選擇模式。“前者可定制多種課程套餐,實行課程前置對接。參訓學校結合實際需求,選擇適合本校學情的課程套餐。后者則在學生完成必修課基礎上,適時開啟選課功能,學生可根據自身需求和興趣愛好,提前自定選擇課程,并實行選課走班制。”學校負責人梁維泉介紹。
“學校秉持‘手腦并用、知行合一、悅己達人’的辦學理念,真正發揮勞動實踐活動育人功能和價值,力爭實現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梁維泉說,為著力打造“平安校園、溫馨家園”,學校實施“教官+班主任”24小時跟班的封閉式管理模式,校醫、食堂、物業、保安全過程、全方位配套服務。同時,嚴把校門進出關,嚴控飯菜質量關,嚴把作息時間關,充分發揮激勵、表揚評價機制,以規范化、制度化、人性化的管理服務,全力為參訓學生保駕護航。
作為煙臺市首批中小學勞動教育試驗區,黃渤海新區將認真踐行“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辦學方針,著力提升學生勞動素養和實踐能力,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致力把學校打造成功能完備、富有特色、省內領先的國家級綜合實踐活動示范基地、國家級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國家級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營地,成為新區教育的一張靚麗新名片。
責任編輯:趙峻生
審校:王蕾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