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平安觀點:
券商融資動因:監管松綁、重資產業務轉型,融資需求提升。近年來資本市場改革深化,券商加快推進業務模式轉型升級,重資產業務持續變革,制度建設逐漸完善,打開衍生品、新股跟投、兩融業務增長空間。券商盈利重心逐漸從傳統通道業務向資本中介業務轉型,資產負債表運用能力為利潤和ROE 穩健增長的核心,也對券商資本實力提出更高要求。
券商融資現狀:股權融資規模波動較大,債券融資規模相對穩定。1)股權融資:券商股權融資頻率與監管周期、市場行情、業務結構關聯較大,次數與規模較小,但波動較大,2020 年后融資頻率與規模明顯提升。其中,定增是最主要的股權再融資方式,但2020 年以來配股和可轉債融資次數與規模超定增,主要系配股耗時較短、平均募足率明顯高于定增,同時券商盈利能力抬升、逐漸滿足可轉債發行條件。2)債券融資:規模變動與股權融資整體同步,但規模較大、相對穩定。券商債券融資方式主要包括普通公司債、次級債、短融券和收益憑證,其中收益憑證與普通公司債是最主要的債券融資方式,短融券規模波動較大,次級債規模相對較小,但近三年永續次級債規模增長較快。此外,近年來券商債券融資成本整體下降,融資期限整體拉長,上市券商普通公司債利率下行更快、期限更長。
券商融資對比:股權和長期次級債等長期融資方式將更受青睞。資本市場持續完善,直接融資比重與機構化程度提升,新股跟投、資本中介等重資產業務成為券商布局重要方向,考慮到監管體系、融資穩定性、業務成本等因素,股權融資、長期次級債等長期融資方式將更受青睞。總體來看,股權與債券融資各具優勢,券商需靈活選擇融資方式。其中,重資產業務發展較好、資本杠桿率等凈資本風控指標接近上限的券商需通過股權融資補充核心凈資本,而凈資本較為寬裕、但流動性較為緊張的券商更應選擇債券融資補充中短期流動性。
投資建議:目前我國證券公司資本規模與杠桿水平較海外大型投行仍有較大距離,仍需提升服務實體經濟和服務客戶復雜交易需求的能力,長期來看券商擴大資本與資產規模仍是大勢所趨。短期來看,隨著全面注冊制正式落地、宏觀經濟持續修復,券商業務規模與業績得到改善,短期融資需求回暖。頭部券商綜合實力更強、監管評級較好、業務資質齊全、杠桿倍數較高,在融資渠道、投資者認可度、融資成本和規模方面均具優勢,資本實力較強,業績發展動能充足,建議關注龍頭券商中信證券、中金公司。
風險提示:1)權益市場大幅波動、市場交投活躍度大幅下滑;2)監管政策變動超預期;3)資本市場改革力度與政策紅利不及預期;4)宏觀經濟下行影響市場基本面和投資者風險偏好。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