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近600億公募基金股權變更,中郵證券獲取公募牌照快速推進。
5月26日晚間,中郵創業基金(以下簡稱“中郵基金”)發布公告,公司二股東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擬將持有中郵基金8700萬股、28.61%比例的股權轉讓給中郵證券,中郵證券在提升財富、投行、投研三大業務發展質效方面更進一步。
中郵基金二股東股權轉讓給子公司
中郵證券持股將達28.61%
5月26日晚間,中郵基金發布公告稱,當日,中郵基金股東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與中郵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簽訂了《股份轉讓暨增資協議》,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將其持有的中郵基金8700萬股股份,占比28.61%, 轉讓給中郵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轉讓股份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5%,擬通過特定事項協議轉讓方式進行股份轉讓。
本次特定事項協議轉讓前,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持有中郵基金8700萬股股份,持股比例為28.61%,中郵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沒有持有中郵基金股份。本次特定事項協議轉讓后,中郵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持有中郵基金8700萬股份,持股比例28.61%。
而從去年末中郵基金披露的信息顯示,中郵基金主要有三大股東:公司大股東首創證券(行情601136,診股)股份有限公司,持有股份數量1.41億股,持股比例46.37%;第二大股東為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持股8700萬,比例為28.61%;第三大股東為三井住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7200萬股,占比23.68%。
而從公告看,目前轉讓股權的,是中郵基金第二大股東——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天眼查數據顯示,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目前持有中郵證券83.84%的股權,是中郵證券的控股股東。而將持有的中郵基金股權全部轉讓的行為,也是中國郵政集團內部的股權結構調整。
“中郵證券要加快獲取公募基金牌照”
中郵基金公募規模569億元
事實上,中郵證券謀求中郵基金公募牌照,已經早有先兆。
中國郵政集團官網顯示,今年1月10日,在該集團舉辦專題講座時指出,“中郵證券要加快獲取公募基金牌照,提升財富、投行、投研三大業務發展質效,著力打造特色鮮明的中型券商?!?/P>
2月23日,中郵證券公告,龔啟華出任中郵證券總經理,集團要求的“中郵證券要加快獲取公募基金牌照”等要求,也是龔啟華新晉中郵證券總經理的重要使命。時隔3個月,中郵證券參股中郵基金,便進入實質性落地階段。而在此前,中郵證券已經連續獲批設立另類投資子公司,獲得北交所融資融券業務資格。
同時,獲取公募基金牌照,也是證券公司加強財富管理轉型的重要方向。
一位公募業內人士表示,上述股東變更,是中國郵政集團內部股權調整的一部分。事實上,在《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監督管理辦法》發布后,多家券商開始拓展“一參一控一牌”,由中郵證券持股中郵基金,可能也是中國郵政集團內部理順股權關系,更好發揮公募牌照優勢,并更好實現業務協同效應的舉措。
上述公告消息還顯示,本次擬特定事項協議轉讓股權,尚需向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申請并取得批復、 尚需向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提出書面申請并經其確認后,由轉讓雙方到中國結算辦理過戶登記。
中郵基金董事會也提醒投資者,上述交易不會對中郵基金正常經營造成不利影響,公司將根據相關規定對后續事項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中郵基金公募管理總規模569億元,其中,權益類基金232億元,債券型基金286億元,在兩大類業務中發展相對均衡。
從公司經營財務數據看,截至2022年底,中郵基金營業收入5.15億元,同比下降15.27%;凈利潤7125.58萬元,同比下滑44.4%。從公司歷年數據看,中郵基金營業收入過去6年有5年下滑,營收體量從2016年的11個億,如今只剩5個多億,公司營收遭遇“腰斬”。
由于公募基金是以管理費為主要收入的商業模式,且歷史上中郵基金權益類基金規模較大,固收相對較少,收取較高管理費的權益類基金為公司貢獻了不俗經營業績。
不過,隨著近年來中郵基金權益類基金規模的下滑,債基規模的抬升,并且債基規模整體超越了權益類基金規模,在業務重點切換的換擋期,疊加2022年熊市下跌行情,權益類基金貢獻下滑等,可能是導致經營下滑的重要原因。
10家公募股權變更排隊侯批
提升公司競爭力、優化治理結構
除了中郵基金外,目前還有中庚基金、民生加銀基金、銀河基金等10家基金管理人,擬變更5%以上股權及實際控制人,目前正在監管機構排隊審批。
按照監管機構的審批流程,基金管理公司變更5%以上股權及實際控制人審批,通常有受理、審查、決定等環節,目前多數公司仍在受理階段,嘉合基金、惠升基金、國壽安保基金等多家機構已經在審查階段,并第一次反饋意見。
2023年以來,中庚、民生加銀、銀河基金三家機構也發起股權變更及實際控制人審批,公募基金行業的股權變更仍處于頻發階段。
談及公募基金股權密集變更的現象,華南一位公募高管表示,通常而言,個人系公募基金股權變更,可能多數是與股權激勵,股東成員變化有關系;外資系公募,在金融開放背景下,也在謀求外商獨資公募牌照;券商在“一參一控一牌”政策的放寬下,也在積極謀求公募牌照;還有一些中小公司,由于經營運作困難,也可能會增資擴股,增強公司的發展能力。另外,部分一般法人股東,可能也會根據整體業務布局需要,調整持有的基金公司股權。
“在大資管時代內、外部的激烈競爭下,公募牌照的價值受到了各類機構的重視,各家機構也基于自身業務發展方向,或者基于內部股權激勵需求,對公司股權機構進行調整,優化公司的治理結構?!痹摴几吖芊Q。
北京一位公募人士也表示,近年來股權變更增多,有的是做股權激勵,有的是增資擴股,為基金公司或基金子公司“輸血”;有的是為了獲得控股權,或者外商獨資控股。不論是股東方加強公募業務支持,還是人才激勵,都是通過基金公司組織創新,優化公司治理結構等,整體將有利于增強基金公司在市場中的綜合競爭力。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