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頭條君問我對央行降息有什么看法,我差點笑出聲,怎么又來了?
不錯,去年五月的十萬人電話會議記憶猶新,當時的口號非常響亮,令人振奮:能出盡的政策出盡。
這絕對是全力一搏的姿態,以中國強大的動員令,經濟的騰飛將是一件沒有懸念的事,一切都將妥妥的,形勢一片大好,當時沒有任何一位專家提出過警告,說出臺的政策不夠給力,將不達預期,大家都暢談五年超美、2050年將實現大明王朝的復興,經濟總量將超過全球三分一,也就是說,世界的三分之一是我們的了。結果,四季度經濟形勢不盡人意,幾乎是一個斷崖,全年GDP為3%,對習慣了兩位數發展速度的國民來說,這個數據太低了。
其實,那已經相當不錯了,一方面是與世界其它經濟體比,我們不差了;另一方面,也因為,我們所面對的經濟問題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深刻,這個結果起到了一個緩沖的作用。
今年疫情結束了,好與差,終將在退潮后的沙灘上裸奔,我們的經濟最根本的問題,已經不再是投資所能解決的了,而是內生力不足。內生力不足,不是指令性意志所能改變的,要遵循經濟規律,所以難。
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漫長。
降息可以說是意料之中,存款利率在降,為的是給貸款讓出空間,但是,市場上本來不差錢,差錢的是民企和老百姓,是如何讓錢最終流到老百姓的口袋里,老百姓的口袋鼓了,內生力就有了,房子就賣出去了,產品也盡數銷售了,生產過剩的危機就結束了,民營的小老板又開始貪婪地增加投資了,馬云們一看經濟形勢這么好,又忍不住跑回來了,問題是,怎么讓老百姓的口袋鼓起來?百思不得其解。
現在的經濟形勢,不算差,也不算好,是一個漫長的修復過程。
因為決定老百姓的口袋能不能鼓起來的是民營,不是財政,也不是國企,就這么現實。而民營不是沒生產能力,也不是都沒錢投資了,是生產過剩,必須經歷一次慘烈的大洗牌,優勝劣汰,這絕對不是三、五年的事,最終剩者為王,開始下一個經濟周期的輪回。這事快不了,急也沒用。
所以,降息也許不是在考慮民營吧,各種跡象都指向房地產,難不成將有一場轟轟烈烈的救市的壯舉?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