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電腦主機主要由:主板、CPU、內存、顯卡、聲卡、網卡、電源、光驅、硬盤及機箱組成。
2、像看電視可安裝電視卡,監控系統可安裝采集卡等等。
(相關資料圖)
3、現在主要介紹前邊組成主機的基本部件,其它部件在以后的文章中會依次介紹。
4、主板:主板在電腦主機中的作用是連接電腦主機內的各部件。
5、主板的好壞也會影響電腦的整體性能。
6、在主板上有很多連接電腦配件的插口。
7、像CPU插口、內存插口、硬盤或光驅的IDE及SATA插口等。
8、同時插口類型也表示所能支持的配件類型。
9、CPU:CPU是中央處理器,在形象介紹時可理解為相當于人的大腦,起到運算的作用。
10、是決定電腦運行速度的主要部件。
11、CPU的分類:按廠商分主要分為INTEL、AMD、國產龍芯(目前在中國我所知的只有這三種)。
12、INTEL為最早研制處理器的廠商,憑借著強大的研發能力和整體性能,占有處理器的主要市場。
13、AMD作為INTEL的主要競爭對手,以超強的性價比及強大的圖形處理能力在國際市場上前景非常看好。
14、國產龍芯因起步較晚,在技術上要落后一些,目前很多品牌機廠商已經在用國產VIA處理器。
15、銷量上也不錯。
16、2、按叫法分:以前的電腦像286、386、486等不加詳述,在早期電腦基本上都是以奔騰為主,像買電腦時都問是奔騰幾的。
17、現在隨著硬件性能越來越強大,而且處理器的名字也是多種多樣。
18、INTEL處理器從開始時的奔騰幾到現在的塞揚、塞揚D、塞揚雙核、PD(奔騰D)、PDE(奔騰E)、酷睿、酷睿2E系列(雙核)、酷睿2Q系列(四核)等。
19、而AMD對應的閃龍、速龍、速龍雙核、羿龍三核、羿龍四核、皓龍等。
20、以前處理器都是按照主頻就可以看出性能如何。
21、但現在隨著工藝的提高,很多產品因核心數量及緩存高低反而主頻比較低。
22、所以現在主頻并不是決定處理器速度快慢的主要參數。
23、而要在同樣名稱里進行主頻對比才可以看出性能。
24、我購買時主要看價格。
25、基本上主流產品價格高的肯定要比價格低的性能高些。
26、呵呵,做個參考吧。
27、3、按針腳分:INTEL處理器從奔三的370針腳開始,到P4初期的423針腳。
28、再到后來流行的478針腳,和現在的775針腳。
29、而AMD從閃龍1500+開始的462針腳,到754針腳,和前年推出的939針腳及現在主流的AM2(940針腳)。
30、內存:隨機存儲器,指的是電腦中運行的程序,運行時所占用的空間是由內在提供的。
31、內存的大小也是決定速度的主要因素。
32、內存主要分為SD內存,P2及P3電腦用的內存條,雙缺口;DDR一代內存及現在的DDR2代內存。
33、其中SD內存金手指個數為168個、DDR一代內存金手指個數為184個、二代內存為240個。
34、上面所指為臺式機內存。
35、筆記本的內存在這里不加詳述。
36、硬盤:硬盤是一種硬質圓形磁表面存儲媒體,不但存儲量大,而且速度快,是目前計算機主要的存儲設備。
37、硬盤接口現在主要分IDE及SATA接口。
38、容量現在市面上最小的為160G。
39、從去年日立推出1TB(1000G)以來,各大品牌廠商相繼推出TB級產品。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