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說起明末這段歷史,想必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李自成率領著起義軍攻破了明朝的都城北京,之后順利入主北京城,崇禎皇帝在這種情況下選擇了自縊身亡,明朝也就此宣告了滅亡。不得不承認是明朝的舊臣吳三桂推動了滿清統治中原的步伐,吳三桂投降滿清之后,滿清的鐵騎便大舉南下,占領了中原。1649年陜西蒲城經歷了最大的浩劫,身為明末舊臣的吳三桂,他率領鐵騎拿下了蒲城,并且大肆屠殺這里的百姓,這件事情在正史上只是寥寥幾筆帶過,但蒲城縣志卻詳細的記載了這場屠殺事件,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講講為何吳三桂他要做出屠城如此殘暴的舉動? 1649年這一年絕對不是安穩之年,尤其是對于攝政王多爾袞來說,多爾袞的弟弟多鐸被天花奪走了生命,多鐸是清朝開國的將領,是戰神級別的人物,他做出了無數的功績,但他卻因病去世了,這也就直接砍斷了多爾袞的一條臂膀,多爾袞在悲傷之下舊疾復發,這個時候身為大同總兵的姜瓖在聽說這個消息之后,立刻舉起了反清的大旗,他本是明朝將領,后來歸降滿清幫助清軍剿滅李自成殘余的隊伍。之后滿清建立朝廷卻百般打壓漢臣,在這種情況下他不僅無功可領,甚至還備受猜忌,所以他一直對清政府抱有非常大的怨念,之后清政府入駐大同,多次在這里征集人力物力,百姓和官員都苦不堪言,最令他不滿的是朝廷讓每位漢臣都送一位親人到宮中學習滿洲禮儀,其實就是把他們作為人質扣押,而這一系列打壓最終逼迫他舉起了反清的大旗。之后山西和陜西等地很多人都前來投奔于他,起義的呼聲一陣高過一陣。這時明朝另外一位舊臣王永強也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也積極的響應號召,帶著自己的部隊,從延安一路南下拿下了十九個城池,很快就直接到達了陜西蒲城,蒲城的百姓也看不慣清政府的高壓統治,便對這些起義軍夾道歡迎,面對這些公然反清的起義軍,多爾袞感到非常憤怒,但是又分身乏術,因為這時清軍大部分的兵力都集中在南方,一時半會也調不回來,山西大同又緊鄰北京,一旦姜瓖帶兵攻入北京,那么才遷徙到北京城的滿清朝廷,一定會被趕回關外,在這種情況下多爾袞就只能親自帶兵前去鎮壓大同的起義軍。多爾袞去大同之后就把鎮壓王永強的重任交給了吳三桂,吳三桂投降后一直沒有得到滿清的重用,畢竟他原本是明朝的臣子,多爾袞并不相信他,但也沒有別的臣子可用,所以多爾袞就把這個重任交予了他,這時的吳三桂雖然沒有謀反之心,但他帶領的軍隊卻被王永強打得潰敗而逃,因為起義軍一路驍勇善戰,士氣大漲,所以一句擊潰了吳三桂。在這種情況下吳三桂壓力非常大,他好不容易才得到證明自己衷心的機會,現在卻潰敗,滿清定會認為是他故意為之,他也就沒有了再進一步的希望。之后吳三桂在冥思苦想之下終于想出了一條計策,第二天再戰時,他讓清軍紛紛丟盔棄甲,作出潰逃的樣子,起義軍毫無戒備的開始拾撿清兵丟下的盔甲兵器,這時吳三桂就帶兵反撲,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身為頭領的王永強也在這場戰斗中陣亡,起義軍大敗,之后吳三桂就包圍了蒲城,蒲城百姓拒不投降,與清軍對峙,面對清軍強烈的攻擊,守城的百姓用普通土炮幾次打退了清軍兇猛的進攻,吳三桂也差點被炮火擊中,之后他便親自督戰,兵力實在太過懸殊,蒲城最終被吳三桂攻破,吳三桂入主之后便下令屠城,蒲城瞬間血流成河,從此就變成一座人跡罕至的死城。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