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晚,海底撈()發布正面盈利預告,公布了2023年上半年的部分預計經營數據。公司預計上半年持續經營業務收入不低于188億元,同比增長不低于%。
海底撈表示,業績增加主要由于疫情管控措施取消后,海底撈餐廳客流量增加,經營好轉,以及之前部分關停門店重新開放,餐廳數量同比增加。
【資料圖】
利潤方面,海底撈預計今年上半年將錄得持續經營業務凈利潤不低于22億元,公司稱利潤增長主要由于翻臺率提升,內部管理及營運改善,以及餐廳經營效率的提升。
海底撈表示,上半年公司一直密切關注市場狀況,并調整商業策略及運作。此外,公司嚴謹管理運營資金并運用信貸融資和股本融資手段,確保現金流穩健。按照計劃,海底撈將于今年8月公布上半年綜合業績。
近幾年來,海底撈經營波動明顯。在疫情影響下,2020年上半年,海底撈出現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半年虧損逾9億元。但2020年全年,海底撈仍然實現3億元凈利潤。
到了2021年,海底撈雖然收入較2020年增長%至411億元,但公司全年出現逾41億元的虧損。而2022年全年,海底撈收入為347億元,較2021年減少%,但公司全年實現凈利潤億元。
門店方面,近兩年海底撈擴張步伐明顯放緩。2020年,海底撈新開業門店達到544家,全球門店數量快速增至1298家。2021年,海底撈新開業門店421家,但同時關閉了276家餐廳,全球門店數量增至1443家。
而2022年全年,海底撈新開24家海底撈餐廳,但公司關閉了50家經營表現欠佳的餐廳。截至2022年年底,海底撈在中國大陸地區經營1349家海底撈餐廳,在港澳臺地區經營22家海底撈餐廳。
海底撈在2022年12月分拆特海國際在香港聯交所獨立上市。分拆完成后,海底撈主要在中國大陸及港澳臺地區經營餐廳業務,特海國際則在上述市場以外的地區經營。
據特海國際此前披露,公司是自營餐廳品牌,主要在國際市場提供海底撈火鍋。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2021年的收入計,公司為國際市場上源自中國的最大中式餐飲品牌,按截至2021年年底的自營餐廳覆蓋的國家數目計,公司也是國際市場上最大的中式餐飲品牌。
不過,據海底撈公布的數據,2022年上半年,海底撈境內外的總收入為168億元,其中中國大陸及港澳臺地區業務(即持續經營業務)收入152億元,占比超過90%。截至目前,特海國際尚未披露今年上半年的最新經營信息。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e公司)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