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講一個關于吃飯的故事。
北魏時期,張景仁被提拔了,居于要職。
為了進一步鞏固自己的權勢,他在家里設立了飯局,請了陳慶之、張嵩、蕭彪以及楊元慎等官員。
(資料圖片)
宴席上,陳慶之說:“魏朝雖然興旺,但仍舊是五胡人,正統的帝王,應該在江東......”
楊元慎馬上反駁,于是議論到了當朝的山陰公主,說她嫁人之后,還索要男寵;江東一帶的人,都是秦朝時期流放過來的罪人......
宴席到了最后,“杜口流汗,合聲不言”。
過了幾天,陳慶之還生病了,覺得心痛。
好端端的飯局,因為唇槍舌戰,導致很不愉快;經歷了對話之后,反而無話可說了。人與人的關系,在飯局上,顯得非常尷尬。
歷史上,類似的飯局,比比皆是。
楚莊王為犒勞文武百官,舉辦了“絕纓會”,有大臣趁機會欺負寵妃許姬;項羽和劉邦舉辦了“鴻門宴”,反而擴大了矛盾。
人到中年,不得不融入群體,和大家合作共事。
因此,很多人想到了,留下“一飯之恩”,讓對方以后記住自己,多少能夠取得回報。
現實卻說明了一個問題,很多飯局,費力不討好。一方面是大家的生活水平高了,不差一頓飯;一方面是飯局變成了酒局,難免會很混亂,有人因此深受其害;還有一方面是生活節奏很快,不一定有時間賞臉吃飯。
飯局不能亂用,那么我們靠什么方式來留住感情,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好呢?建議你,用以下三種施恩的方式。
01
借錢的事:先緊后松,別輕易答應。
古人說:“恩怕先益后損,威怕先松后緊。”
道理很明顯,就是告訴我們別隨意答應借錢給人,這樣的恩,對方會滿不在乎,如果你持續借錢給他,他反而會讓你蒙受損失。
你要在別人的印象里樹立威望,就得一開始就緊張起來,嚴肅點。要不然,人家就不會把你當一回事,還認為你是軟柿子。
有人找你借錢,不要滿口答應,而是適當推諉,甚至可以拒絕。實在要借錢,也是借一點。
比方說,對方開口就借一萬,你只是答應一千,不駁了對方的面子就行了。
因為你是一個不好說話的人,那么借錢的問題就好辦了。對方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找你。并且你適當借了一點,也仁至義盡了,恩情還在。
太大方的人,別人要借一萬,他就給兩萬。一準下次還得借錢出去,甚至可能收不回來。當對方借五萬時,你要是拒絕了,對方就會說“太不近人情了”,之前的恩惠,被丟掉了。
之前的你不大方,但是后來大方了一點,就讓人覺得你很靠譜,與此同時自己的利益也得到了保護。
02
生活幫忙:點到為止,別越俎代庖。
有的人,想盡辦法為兒女買房子、準備彩禮、找工作。兒女長大了,啥事都不做,就能輕松過日子。不知不覺,兒女開始啃老。
你為了幫助朋友,兩肋插刀。那么你大概會到朋友家去做什么,和朋友的家人走得很近。接下來,朋友會認為,你和他的家人,謀劃什么,反過來會防備你。
如果你和朋友的愛人走得很近,那就是“關系曖昧”的樣子,真的百口莫辯啊。
奉勸你一句,不要幫親戚朋友做重大決定,不要幫他們做大事。你只要做點小事,學會敲邊鼓就行了。
當兒女到了中年,自己有家庭,也做了父母,那就應該徹底放手了,他們的人生選擇,不要干預;親戚朋友的事業有了眉目,你就要退出,以后的發展方向,也不要強求了。
兒女要讀書,你可以引導,但是不能代替他們去讀,不能時時刻刻把自己當成老師。告訴兒女,很多道理是自己領悟的,每個人的理解不一樣。親戚朋友也是如此。
生活中的錯誤,需要別人自己承擔,你只是提供一定的幫助。這樣做,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別人會一輩子記住你。
03
人生發展:扶志為主,別給人依賴。
遇到窮困、凄苦、可憐的人,需要幫一把。畢竟別人以后可能會崛起,反過來幫助你。
如何幫助這樣的人呢?你不要大量給錢,也不要幫他建立什么產業、工廠等。畢竟,別人的認知,和你的不一樣。
錢可以輕輕松松花完,事業的方向錯了,反而是瞎折騰。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你要幫助落難的人,學一點自己需要的技藝,尋找力所能及的工作。這樣做之后,對方就能順勢而為了,你也能全身而退了。
你毫無節制地幫助人,對方會賴上你,會認為你應該如此。要是你使勁給錢,對方會變成游手好閑的人。
有志氣的人,才值得你幫一把,長期結交。如果對方是爛泥巴糊不上墻的人,你幫他就是多余的。
04
《格言聯璧》里說:“善用威者不輕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我們總是說“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深度理解一番,就會發現,“恩”有了“滴水”那么大就很好了,不要給別人一座水庫,別人受不了,自己給不了。
當然,飯局并不是一概拒絕的,只是要恰當,別強求。把飯局當成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以此來謀取好的社交關系。另外,那些混吃混喝的人,壓根就不值得交往。
古人還說了這樣一句話:“施比受更為有福?!?/p>
如果你施舍人,但是不求回報,那就更加有福氣了。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參考資料《洛陽伽藍記》等。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