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北京強降雨影響,鐵路豐沙線上K369、K1178、Z180三趟列車被困,車上2700余名旅客和乘務人員被成功轉移的事情還歷歷在目,另一場奔赴已同步開始。
豐沙鐵路沿線,部分山地受雨水沖刷已嚴重滑坡。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搶修現場的樸素念頭:早點修好,早點回家
(資料圖)
8月7日上午,豐沙線搶修現場,楊法廳正在挖掘機、鏟車中間快步穿梭。“一定要注意安全!搶工期也要保證安全施工!”他嗓音沙啞,腳步飛快。
三天來,楊法廳幾乎沒有睡過整覺,作為現場施工負責人,他不得不隨時準備應對施工現場的變數?!疤上Я?,本來路基已經修好,昨天突然來了一場暴雨,再次引發局部山洪,剛剛修好的鐵路又被沖壞了。”看著再次垮塌的路基,楊法廳略顯遺憾。今天一早,他和同事們又投入到搶修之中,很多人是凌晨直接被電話從床上“薅”起來的。
多名工人正在合力運輸隧道內的淤泥。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挖掘機駕駛員趙起虎這兩天同樣睡得少,8月2日開始就一直在現場參與搶險,由于工作任務繁重,記者只能在他等候其他工人通行的間隙才能與其聊上幾句。
談及感受,趙起虎直言,第一天到現場,眼前的場景很震撼,由于洪水侵襲,軌道沿線多處受損,一些路段的路基甚至被山上沖下來的湍急水流徹底損毀。
他的挖掘機作業面緊靠山體,隨時可能有落石,而另一側則是并不牢固的路基殘垣。
“害怕,是真的想過退出?!壁w起虎說,但知道前面還有列車和旅客被困,決定開動起來的那一刻,什么都拋到腦后了?!奥吩琰c修好,旅客們早點回家,我也能早點回家?!?/p>
趙起虎只是這支搶修隊伍中的一員,為了盡快讓這條鐵路恢復通行,這幾天,中鐵二十二局的施工人員持續奮戰在搶修現場。
重返水毀路段:路基毀塌,施工場地崎嶇泥濘
據了解,中鐵二十二局第二工程公司負責豐沙鐵路線上沿河城站到官廳站的22.6公里范圍內的搶修任務,這次共召集了幾百名施工人員。由于山路崎嶇且多有損毀,他們一邊搶修鐵路,一邊和屬地政府共同搶通進入施工現場的唯一通道——齋幽路。
記者沿著齋幽路自駕時注意到,雖然這條路已經逐步開通,但仍有多處水毀險地,護欄完全損壞,崖壁上還滴滴答答落著水,路上十分泥濘,崎嶇坎坷且布滿碎石,行車之時猶如在海里乘著一艘小船。鄰近施工現場前的一段路上堆滿了從山上滾落的石塊,路已被沖毀掩埋,車輛完全無法通行。下車走過這片亂石灘后,仍要翻越陡峭的碎石斜坡才能到達施工區域。
搶修作業現場位于山坡上,需要翻越一段陡峭的碎石崖壁才能到達。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在搶險現場,工人們分成多組同步施工,一部分人負責清理軌道間和隧道內堆積的淤泥,一部分人正將卡在排水溝內的碎石用鐵鍬鏟出,以防再次下雨時出現積水,多臺鏟車、挖掘機也在干著人力難以企及的工作。
工人們正在清理軌道內的淤泥。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這里是當時我們協助鐵路部門轉運K1178次列車旅客的地方。”正在現場指揮搶險作業的中鐵二十二局第二工程公司副總經理楊宏博告訴記者,這段鐵路就是那趟列車的滯留之處,當時鐵軌下方路基被流水沖毀,兩條鋼軌懸在半空,列車無法通過,只能從張家口方向再次調車來斷點接旅客換乘新車。
記者在現場看到,原先懸空的鋼軌下方已經重新填回砂石,施工人員還在進一步搶修。
一列檢修機車正在通行,經過搶修,目前這段鐵路已具備基本通行條件。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鐵路人:旅客安全、列車回庫,剩下的我們來
在豐沙線上,除了有正在搶修鐵路的工人,還有手里提著礦泉水、面包等必備補給品的工人在快步前行。
由于與鐵路并行的齋幽路已被洪水沖毀,鐵路上也有多處被淤泥堆積,機車無法在軌道上通行,所有物資必須得由工人們肩扛手提運送。
“我們現在每次過去都自己多帶一些水和吃的,盡量不給前方造成麻煩。”楊宏博這兩天平均日行4萬步,要經常在多個隧道間徒步往返,查看工程進度。
人員需要飲食補給,這些在現場忙碌的鏟車、挖掘機等“大家伙們”同樣需要補給。據了解,每天挖掘機的油量是400升,而一桶油只有10升,需要40桶才能加滿,每名順利過來的工人左右手各拎一桶,也需要20名工人才能搬運完。
工人們在往返途中還需要攜帶供挖掘機使用的燃油。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從8月2日起,楊宏博和施工人員就趕赴現場搶險,經過多日奮戰,旅客和列車都已安全轉運,但對豐沙線的鐵路運行來說,保障工作還遠未結束。
“滯留旅客已安全到家,列車也順利回庫,剩下的工作就得由我們來扛?!睏詈瓴┱f,豐沙線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由鐵道兵克服種種困難才建造好的一條鐵路,中鐵二十二局的前身正是鐵道兵,保護好這條鐵路也是他們的責任。
新京報記者 裴劍飛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李立軍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