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謝謝你們了,今年黃瓜在暴雨后的情況比以往都要好很多,得病害的黃瓜也比之前少了不少。”近日,在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丁集鎮的一個瓜棚前,農戶們正在收獲新一批黃瓜。農戶們拉住來自揚州大學黃瓜科技小院的師生們,紛紛表示感謝。這里的黃瓜幾乎每年都因雨澇造成嚴重損失,就在不久前,他們還因即將到來的暴雨而犯愁。
2022年3月,揚州大學黃瓜科技小院落地丁集鎮,瓜農們在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逐步得到解決。
(資料圖片)
前不久,面對即將到來的連續性降雨,丁集鎮的農戶們擔憂不已,“我們整個鎮的發展可都指著這萬畝瓜棚。一大批黃瓜眼看就要收獲了,這可咋辦呀?!闭谵r戶們一籌莫展時,駐扎在揚州大學黃瓜科技小院的師生們及時施以援手。
師生們首先開展雨季洪澇預防工作,他們通過發布暴雨信息,開展瓜棚排水溝疏通咨詢指導,對雨澇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行預判預防,在人力物力和溝渠疏通等方面全面布防和準備。
“大部分農戶其實都有開溝降漬的意識,真正的難題是暴雨過后的施肥補肥、施藥防治工作?!睋P州大學教授齊曉花一邊記錄著數據一邊介紹。
為此,團隊師生通過村廣播的方式細致講解淹水后的補救措施,并到各個瓜棚,指導農民進行藥物噴施。同時,他們還第一時間將得到的最新數據記錄、整理并發送回實驗室,以便后續對提高黃瓜耐澇性開展深入研究。
團隊成員回到學校后,將在丁集鎮收集到的實際數據信息和實驗室的研究內容進行整合,希望以先進農業科技助力農業生產。揚州大學教授楊曉東告訴記者:“丁集鎮的情況其實只是廣大黃瓜種植基地,甚至是廣大農村與現代技術脫節的一個縮影。隨著科技的發展,農業需要的不只是資源的‘硬保障’,還有科學的‘軟實力’。”
據介紹,團隊在黃瓜領域課題上已深耕多年。長期以來,他們一直試圖找到影響黃瓜抗逆性的“密鑰”?!霸谥暗难芯恐形覀兂晒Π岩暰€聚焦于澇脅迫誘導的黃瓜不定根形成,通過生長素、乙烯和茉莉酸相關信號通路協同調控澇脅迫下不定根的發生,進而調控黃瓜植株的耐澇性,因此,挖掘調控不定根發生的關鍵基因將為我們培育黃瓜耐澇品種提供全新的思路?!眻F隊成員胡瑩瑩表示,大家也會根據此次采集到的數據以及帶回的黃瓜樣品,在接下來的實驗中進一步分析檢驗,以進一步提升黃瓜耐澇性。
近年來,通過科學“軟實力”的加持,揚州大學黃瓜遺傳育種團隊選育的康秀4號和玉秀2號等多數黃瓜品種,在耐澇性方面都較常規品種具有顯著的提升。早在五年前,揚州大學園藝園林學院黃瓜團隊便與丁集鎮開始了合作。丁集鎮有著多年黃瓜種植歷史,成果豐碩,但由于科技創新投入不足等原因,丁集鎮的黃瓜產業在較長的一段時期內都處于低谷期?!版傋由戏N植黃瓜的人才越來越少,經濟效益也越來越低,最難的時候全鎮閑置了400多個黃瓜大棚?!倍〖傸h委書記吳默感慨。
為了改變現狀,丁集鎮抓住淮安市組建的鄉村振興智庫契機,與揚州大學園藝園林學院黃瓜團隊達成合作。不久后,揚州大學與丁集鎮政府、淮安恒晟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成立的江蘇淮陰科技小院落地丁集鎮,每年都會有二十余位師生常駐科技小院開展調研與研發工作。
隨著合作的深入,團隊的許學文副教授來到丁集鎮,成為這里的科技鎮長,他和團隊依托科技小院選育出優良的黃瓜品種“玉秀2號”,目前畝產可達萬斤。作為一種適于休閑觀光、采摘型栽培的優良黃瓜新品種,玉秀2號在丁集鎮黃瓜基地的推廣應用極大豐富了淮陰黃瓜的品種結構,特別是在水果型黃瓜新品種引進栽培中找到了一個特色鮮明、品質優良、市場高度認可的口感型黃瓜新品種。作為目前采摘型品種的最佳選擇,玉秀2號畝收入可達5萬元以上。對于科技小院未來的發展,團隊負責人、揚州大學教授陳學好表示:“我們會繼續深化與丁集鎮的合作,共同推動淮陰黃瓜綜合分析測試實驗室在丁集布局建設,為淮陰黃瓜持續提質增效提供更加全面、堅實的科技支撐?!?/p>
(記者 金 鳳 通訊員 朱熙揚 丁嘉儀)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