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Cottonbro Studio
文 | 葉偉民
上周推文《作家超強的觀察力從哪里來》,分享了老舍的練筆建議:“有些人往往以寫小說、劇本等作為初步練習,我看這不大合適。似乎應該先練習寫一個人、一件事。”
(資料圖片)
意思是把一件一件小事寫好,把一個一個細節觀察好,把一個一個人刻畫好,肚子里才會有東西,真正動手創作時才能信手拈來。
隨即后臺就收到好幾條留言,意思很一致:那到底怎么才能把小事寫好呢?
我覺得問題很好,老舍還有句話:“觀察事物必須從頭至尾,尋根追底,把他看全,找到他的‘底’。”我覺得這個問題就是“追底”的。
我平時也練筆,隨意隨性,寫點小事,記點小人物,深感老舍說的基本功練習之重要。私以為,做好以下幾點,小事也能寫得有滋有味。
看得細寫好一件事或一個人,首先要細致觀察,看透細里乾坤。不是無限分解就是細,非要去數人家魚尾紋分了幾個叉,這就既沒意思又找打了。
看得細,是要捕捉決定性細節,能有助于擦亮藝術形象的細節。例如平日里,你最多注意到一個人“長得真丑”,再具體就說不出來了。你要寫好他,必須注意到“門牙大得快能犁地”那么丑。這兩者帶來的感官反應是不一樣的。
看得透寫作要對生活有所觀照和演繹,要“看得透”,才能做生活的提煉者,以思辨悅人。這樣,“小”才不小,才反襯某種“大”,終達“四兩撥千斤”之效。
換個角度,對讀者來說,不怕事小,就怕無“理”。什么是理?生活哲學、人性瞬間、反轉意外……但凡能讓人掩卷后琢磨琢磨的,都算在”理“。
有情趣做人要有趣,寫文亦是。當編輯這么多年,閱稿無數,冒犯說句,快要被無趣文章憋成工傷了。
情趣二字掰開,既有情調,也有智趣。放松點,打碎那根直男神經,也不要端著,用常識講,慢慢講,如果還能多點幽默感,就再好不過了。
多聯想想象力是個好東西,能讓世間好物為我所用,天上地下任我翱翔。反之,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到頭來還是有一說一,就差點意思了。如果小事是“1”,我們能不能聯想到“10”呢?
王小波生前尤為懷念一只豬,個性十足,桀驁不馴。后經他一寫,成了名豬(《一只特立獨行的豬》)。個中魅力,在于睿智深邃的聯想和推演,把這只豬的特立獨行比作“對被設置生活的抵抗”,寓意就大不一樣了。
善編排再小的事,也要當故事來講,避免流水賬。故事原理就在那,怎么三幕劇,設置沖突懸念,如何鳳頭豬肚豹尾……總有規律可循,也總有方法可用。
篇幅關系,難以更詳細嘮叨,最后附一篇日常練筆,不敢說多有參考價值,只不過我平日這么想,就這么練。
這些尋常事、普通人,不僅是練筆,還是積累,日后想寫點什么就有原型了。若是臨急抱佛腳,純臆想出來的人物,多少有些三不像。
影帝為我加油(練筆)去加油,像往常一樣車內按開油箱蓋:“92,200。”正開門,那頭一聲“咝……”,又長又響,像深海章魚同時擰開十罐大可樂。
循聲望去,加油工擠著左眼,用手揉了又揉,委屈得像油箱剛抽了他一記耳光。加油工黑且瘦,長得處處袖珍,唯獨門牙大得嚇人,感覺昂一昂頭就能犁地。
“哎呀,這油氣太大了,滋滋往外噴,把我眼睛都糊住了。”
“不能吧?頭一回聽說油箱還噴氣。”我說。
“溫度高,車也老了,汽油燃燒不充分。”大門牙開始捅排氣管,豎起黑巧克力似的手指,“老弟你看,這積碳,刮下來夠刷一面墻了。”
他成功引起我對座駕的懷疑。十年老車,兢兢業業,腿腳有力,沒想到先鬧起了肚子。下個月又得續保,換輪胎,大保養,大幾千銀子等著哪,怕不是醫了頭,又痛了腳……
“車老如人老,該補就補。”大門牙一嗓門把我嗷醒,“加瓶東西,去去積碳就好了。”
順著他的手指望去,地上擺一紙箱,堆滿藍色的尖嘴瓶。我懂了,推銷燃油寶的,果斷拒絕。
但油箱噴氣這事還沒說法,挺嚇人的。付完油錢,我拿出電話,打算找相熟的師傅問問,同時怠速開出,讓位給身后的白色轎車。
這時,身后又是一陣蕩氣回腸的“咝……”,這次更嘹亮,還帶點呼哨聲,嚇得車主一激靈。
“哎呀,這油氣太大了……”倒后鏡里,大門牙這次捂住了半邊臉。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哪來的油氣,不過是口技罷了。
影帝在民間,還常以給你加油為名。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