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據中央氣象臺預報,今年第9號臺風“蘇拉”逐漸向廣東東部到福建南部一帶沿??拷赡苡?月1日白天在廣東惠來到香港一帶沿海登陸,也有可能在廣東東部近岸海面向西偏南方向移動。中央氣象臺8月30日發布臺風橙色預警,中國氣象局啟動臺風二級應急響應。
過去兩天里,臺風“蘇拉”在菲律賓呂宋島以東洋面走出了一個反向“6”字形,未來“蘇拉”的路徑將如何調整受到廣泛關注,是登陸還是近海擦過,目前尚存分歧。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玲指出,臺風的移動方向和速度取決于引導氣流的方向和大小,而副熱帶高壓、西南季風、西風槽等都是影響臺風引導氣流的因素。引導氣流如果穩定,臺風走位就會比較“老實”。但實際情況往往不是這樣,副熱帶高壓會出現東退、西伸、北抬、南落以及斷裂、合并等各種情況,西南季風的強度也是不斷變化的,西風槽可以向北收縮,也可能攜帶冷空氣擴散南下,這些都可能導致臺風引導氣流的方向和大小,從而影響臺風的走位。
正因如此,準確預報臺風路徑的難度較大。一方面,預報臺風路徑要綜合以上多方面因素考慮,而臺風及其周圍環流形勢均呈動態發展,運動中的各項氣象數據都是隨時變化的,這無疑增加了臺風路徑預報的難度。另一方面,預報臺風路徑的模式結果是根據一定時間內數據資料計算所得的結果,復雜的環流形勢、多個天氣系統等相當于給計算臺風路徑的“方程式”里增加了許多“變量”,從而導致模式預報結果呈現出不穩定性,表現為臨近起報時間的預報結果可能出現明顯的不一致情況。
相比于往年的臺風,為何預報今年第9號臺風“蘇拉”難度更大呢?張玲分析,首先,“蘇拉”周圍的環流形勢較復雜,引導臺風走位的氣流一多,臺風移動的方向就存在諸多可能性。此時,“蘇拉”周圍存在多個渦旋,未來副熱帶高壓形勢一變,也將影響其移動方向。目前已入秋,冷空氣活動加強,因此西風槽也將影響臺風“蘇拉”的走位。其次,“蘇拉”還受到臺風“???、關島東側的熱帶低壓等影響。兩個鄰近的渦旋在合適距離內可能會對彼此的路徑產生直接影響,即所謂的“藤原效應”,其是指兩個臺風將繞兩者連線的中點做逆時針旋轉,直接影響兩者的走位;臺風“海葵”、關島東側熱帶低壓的存在及發展,會影響臺風“蘇拉”的周圍環境,從而影響其路徑走向;臺風路徑的預測需要運用數值模型和預報算法,然而,“個頭小”的臺風尺度也小,覆蓋“小個頭”臺風的數值網格個數、數值模式的空間分辨率難以對其形成精細的內部結構刻畫,因此增加了臺風路徑預報的難度。
據中央氣象臺預計,臺風“蘇拉”的強度未來12小時將繼續維持,隨后緩慢減弱。預計登陸時強度仍然很強,可達強臺風或超強臺風級。加之“蘇拉”有西南季風帶來的水汽輸送,將會給途經區域帶來較強的風雨影響,其中心經過的附近區域陣風可達17級以上。因此,沿海地區需重點防御強風天氣帶來的不利影響。
專家提示,無論臺風“蘇拉”登陸還是近海擦過,考慮到其強度較大,帶來的風雨影響勢必較為嚴重,因此,知險避險、防災減災的弦還需始終繃緊。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31